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藏族人口8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6州24个牧业县,占地面积为全省的90%以上。因此,发展藏族教育,对于促进全省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试就我省牧区藏族初等教育的巩固、发展、以及普及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决策部门参考。 一、关于青海省牧业区藏族初等教育状况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省牧业区藏族初等教育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已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解放初期,全省少数民族有小学生4,900余名,至1988年底,已发展到186,776名,其中在民族小学就读的共133,525名。这个增长幅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发展时期(1976.10-1987.5),内蒙古党委和自治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措施。这些方针政策措施的实践成就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牧业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是在党的“八大”后展开的,“八大”为牧业区制定了详尽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争取民族宗教界人士自觉参加改造;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通过协商,稳步开展改造工作等等。文章重点研究探讨八大这一方针及其在牧业区社会主义改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青海湖地区属于青海湖湿地,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区,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文章通过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现状调查,深入分析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经济效应,提出了环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5.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初期,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自治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规定了积极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经济总方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本文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6.
西宁办事大臣是清代主管青海牧业区蒙藏事务的最高军政机构。文章主要阐述该机构设置的原因、年代、职掌范围和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是一个有汉、藏、回、蒙、撒拉、土等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文化教育较落后,据统计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占全省人口的千分之七,而文盲却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在牧业区的某些地方,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状况同青海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青海民族学院是青海唯一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在开拓青海的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成长过程中内在和外在的矛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使牧区经济与市场接轨,这是牧业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牧区经济尽快与市场接轨,必须要改变观念,培育市场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应有一套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民族地区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等教育革新计划的报告任玉贵一、计划背景(一)青海初等教育现状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其中牧业区面积占96%,农业区面积占4%,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全省辖一市一地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藏族赔命价方式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赔命价是藏区(尤其是牧业区)长期遗留下来的一种对杀人案件的处理方式。虽曾一度产生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该文对新时期赔命价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期,畜牧业扶贫势必变得更加重要,但是贫困户作为畜牧业经营的主体,只有保障其福利不受损,才会继续依托畜牧业增收脱贫。深入研究畜牧业精准扶贫对贫困户福利的影响,对于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和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掘其在精准脱贫中的潜力,消除深度贫困户从事畜牧养殖的门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反贫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因素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川属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草食畜牧业是南川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产业,加快草地建设、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是南川地区解决经济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南川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代北疆地区在城镇建设、农业、牧业上都有长足的进展。城镇建设上,出现了上京、中京等大城市,在草原地区出现了大批头下军州城。在上京、中京地区,不仅农耕范围得以扩大,而且在农作物品种也渐趋多样,农具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北疆的牧业的经营以群牧司官营为主,其畜群都十分庞大,动辄以千计。  相似文献   

15.
论甘南藏区畜牧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区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为了使藏区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加快藏区牧业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首先应从根本上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 ,依靠科技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其次 ,应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 ,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民族经济。同时 ,大力开发旅游业 ,把它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6.
开埠通商与西北畜牧业的外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处干旱半干旱带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市场化程度的限制,这里一直处于相对闭塞的自然经济状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沿海、沿边口岸的对外开放,这一地区逐步与更加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畜牧业产品商品化、市场化和外向化程度,有了空前迅速的提高,从而大大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相对封闭落后状态,成为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外向型畜牧业的发展,是西北经济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先导和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畜牧业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 ,又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入 WTO后 ,短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阵痛”,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压力 ,但从总体上来看 ,入世必将会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深化改革 ,加快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要应对得当 ,趋利避害 ,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变压力为动力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唐末以来,在诸多政治和军事集团的并立与混战中,党项及其政权之所以异军突起,倚靠的不仅是统治集团日益增强的军政实力,更重要的是其控制区域内持续发展的多种类型的经济,这包括兴灵地区的平原农业、银夏地区的山地农牧业、河西走廊地区的绿洲农牧业。发达的交通和贸易正是不同经济区域得以沟通乃至形成对周边地区民族经济辐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除种植业以外.牧副业是宁绍地区古代劳动人民从事的最为主要的产业.古代宁绍地区牧副业的种类多,历史悠久.本文通过一定的史料论述了该地区畜牧、蚕桑、茶叶、水产、林产等主要牧副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迁过程,揭示了该地区古代牧副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