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灌输无用论、灌输过时论以及灌输强制论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本质特征都体现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质地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树立灌输的本质地位的观念,科学运用灌输理论,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灌输法”是由列宁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灌输论与联主义的“ ”针锋相时;毛泽东,邓小平运用发展了灌输理论,形成了整套科学体系。灌输过时论,灌输会压抑个人思想是没有根据的。灌输是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前提是抵制错误思潮的需要,是革命政党义不容辞的义务。要理直气状地灌输邓小平理论,要结合实际灌输,要讲究方式法。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理论社会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灌输理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对灌输理论争论颇多,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扭曲了灌输的本质和规律,严重影响了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审视"灌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认识,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文章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灌输教育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等中,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灌输法”是由列宁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灌输论与工联主义的“自发论”针锋相对;毛泽东、邓小平运用发展了灌输理论,形成了整套科学体系。灌输过时论,灌输会压抑个人思想是汉有根据的。灌输是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前提,是抵制错误思潮的需要,是革命政党义不容辞的义务。要理直气壮地灌输邓小平理论,要结合实际灌输,要讲究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列宁“灌输理论”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输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列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2):47-54
"灌输论"的逻辑进路,犹如经典作家之间的一场"理论接力"。马克思、恩格斯和考茨基对"灌输论"的创立和发展都做出过贡献。列宁的《怎么办?》是"灌输论"的大成之作,必须结合《怎么办?》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理解"灌输论"的总体精神。不能无视《怎么办?》的论战体裁,纠结于《怎么办?》中的个别语句,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进而质疑"灌输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灌输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灌输论"中国化的历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大原则,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对"灌输论"进行了继创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灌输论"。在"中国梦"的语境下,发挥"灌输论"的指导作用,将中国梦融入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推进中国梦大众化,营造全国上下共赴中国梦的舆论氛围和政治氛围,开拓中国梦教育的新境界,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一般规律总结,是进行党的建设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则。列宁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情况,形成系统的"灌输论"。今天,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但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存在。根据"灌输论"的本质要求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要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功能三个方面探析新时代条件下的践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金玲 《理论界》2012,(1):191-193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新形势下,正确认识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从灌输内容、灌输对象、灌输主体和灌输方法等几方面提出理论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增强灌输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梦颖  刘伟  刘玉晨 《南方论刊》2023,(1):96-98+10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着许多关于“灌输”的论述,他们都强调“灌输”是一种理念而非“强灌硬输”的具体方法。在当今时代,将“灌输”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工作,必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时代依据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耀  丁亚雷 《阴山学刊》2002,15(5):60-62
"灌输论"没有过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要在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上实现、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格理论有特质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论、人本主义等。这些人格理论其局限性在于回避了人格的社会性,回避了人格的历史性,回避了人格的阶级性。因此这种理论不仅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相反其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必须给予批判。今天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观点,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式关系的原理,关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继承优良传统,借鉴西方人格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也是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教材,然而,其对于理论与政策关系的把握有待改进。从课程的主题、任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来看,《概论》应当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政策层面内容的宣传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度的把握则有可能淡化理论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灌输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但是传统的单纯强调主体性思维的灌输理念恰恰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易被人接受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灌输教育中引入主体间性的思想,强调通过师生之间的主体际交往,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加强师生的"视界融合",使灌输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进行孙小平理论的灌输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运用的重要原理,只有深刻认识灌输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及灌输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意义,才能自觉拿起灌输理论这个武器,在充分认识灌输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作好邓小平理论的灌输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只能采取向学生头脑中“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并搬出列宁关于“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觉悟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的论述作为佐证。我们认为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列宁上述论断主要是批判当时工人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自发论”而提出的,以此强调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阶级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才能形成。显然,列宁所讲的“灌输”并非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阐述.江泽民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文明"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道德教育理论,以及列宁斯大林宣传思想工作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8.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展开的,最终着力点是大学生的思想,这必然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而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是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实践状态的反映。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志健 《理论界》2009,(12):17-18
列宁灌输教育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在新形势下正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坚持列宁灌输教育思想对于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列宁灌输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做到坚持“四个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灌输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灌输相结合、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相结合、思想灌输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切实提高灌输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经历了从否定性到阶级性的转换。在意识形态概念性质演变的基础上,列宁和葛兰西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出了两种视角不同的路径,即意识形态的“灌输论”和意识形态的“生成论”。两种路径的提出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制度化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灌输论”和“生成论”的协同效应,提升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人民。同时,积极培养党的有机知识分子,构建无产阶级为主导的联盟,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