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践的发展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迫切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先要从理念创新入手,因为理念创新具有统领性、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自我能动性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必须坚持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坚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理念的创新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现阶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积极做好强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在日常学生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位,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和创新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对社会发展主体的全面塑造、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大力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实行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依赖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关注人性需求的伦理角度出发更多体现尊重个性、人性,在伦理关注的基础上探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为达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身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沟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归宿。文章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溯源和发展情况的梳理,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理念认识、实践路径层面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正确审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的隐秘性思想具有潜伏性、迷惑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类型上表现为利益型和企望型两种。隐秘性思想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思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帮助和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施主体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求实求真创新,提高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元宇宙概念方兴未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新技术、融合新思维,推动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在元宇宙时代,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时代的发展变革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动性调适以适应全新时代的到来。元宇宙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智能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智能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智能提升为目标,通过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范式、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边界,回应元宇宙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数据智能和教育智慧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实召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立足社会,其目的在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聚合而成的数智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面对全新的时代境遇,推动数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成为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智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机制、关系、方法等维度的数智化跃升。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布局数智融合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智技术在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赋权赋能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数智技术不仅弥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交互、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供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而且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关系、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为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价值理性为导引,统筹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育人生态;以平等对话为形式,建构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技术赋能为依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智化变革。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它内在地要求我们从人的内在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矛盾决定的,同时也是人的需要的发展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培养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有基础理论作支撑,其基础理论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生活理论。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探讨其指导价值,对于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人类社会遗传的主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很多,是人类社会遗传与发展的宝贵财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于文献、文献学有着许多依赖与借取之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都有赖于文献学的功用。因而,必须将文献学导入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并作为其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生活化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完善的最终目的入手,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思想引领、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接受新时代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新发展理念是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最新理论结晶,为当前改进和完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元素。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统一、相互契合、相互贯通的集合体,可以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丰富和发展。高校应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新途径、新方法,真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