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眼"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动词、名词、副词三种词性。文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从三个平面角度分析"转眼":语里意义方面,简述"转眼"的语义演变,阐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内涵;语表形式方面,说明"转眼"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特点;语用价值方面,主要讨论"转眼"在句间和语篇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当代汉语中“说不准”从动词短语发展出情态副词用法.语料显示这个演变是突变的,考察后发现这种语义突变是语言内部发生的类比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一般语法化过程的结果.类比语法化具有很多不同于一般语法化的特征,能够解释一些低频结构的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各个义项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并以各个义项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为依据描述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语义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副词“可煞”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可煞"在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它演变的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宗教文献向中土文献渗透,宋代是过渡时期,元明清时期完全确立;二是修饰对象由多样化向专一化演变,由最初的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到专一修饰形容词"作怪",明代是过渡时期,清代完成;三是语义逐步呈现相对统一性,由最初的可以用做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或二者兼而有之到清代的语气副词与程度副词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6.
语法化是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句法分布的泛化。视觉动词"见"在先秦时期语义稳定且义项丰富,并衍生出了助动词、指代性副词的用法。对先秦文献中动词、助动词、副词"见"的语义语法分析,可以对其语法化的路径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副词"没(有)"与隐性否定副词"差点儿"一样,兼具表示否定和肯定性可能的双重语义功能,只是"没(有)"表示肯定性可能的语义潜势需要借助"差点儿"等词语、致使结构以及反预期肯定性事况来激发和凸显,这同时也导致"差点儿|没(有)VP"成为一种表示反预期的反事实倾向的构式。  相似文献   

8.
"不如"在上古汉语中从表示比较的动词发展为表示选择的动词,并进一步发展为表示建议的副词。近代汉语中的"还是"、上古汉语中的"其"以及山东方言中的"胜"等也是从比较、选择发展为表示建议的。可见,从比较、选择到建议,是汉语中的一条语义演变路径。这类语义演变背后的一个机制是:构式中部分成分因语境明确而隐含,从而造成另外的部分突显,因此带来了构式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都比较复杂,范围副词的习得对越南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文章采用语料库语料的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范围副词都、全、只、就的偏误情况,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范围副词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百喻经>中的"都"全为范围副词.按其语义指向,可分为四类.拿它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的用法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百喻经>"都"语义指向谓语时,句子主语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的单数名词,"都"强调动作本身的彻底性、周遍性.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百喻经>"都"语义指向宾语时,总括宾语表示的全体对象,不受条件限制.而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总括宾语时受限.<百喻经>中的副词"相"主要有三种用法"互相"、"递相"和"偏指",与现代汉语副词"相"的意义差不多,都主要表示"互相","递相"义和偏指用法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