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神话的深层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由原始人类所创造的、可赖以阐释种种文化现象及其成因的珍贵信息,它们显示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以至超越时空,指向现实的抽象。艾特玛托夫的神话正是意在用超现实的意向、画面与情节形成对现实的价值观照,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让读者从历史、从现实、从分析鉴别中得出对现实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2.
大江文学的时空美学主要凸显在叙事空间四国森林“峡谷村庄”的“场所”相位和历史时间的哲学思考。基于这一审美理念建构的小说时空,在其结构内部就像建筑艺术整体结构中的两根支柱,以时空并置的叙事技法重构了考察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现代神话。在叙事时间上,叙事者通过将“过去”拉回到“现在”的表现艺术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重叠;对小说人物与作者扎根的土地与“场所”,以“缩减模型”的多重结构重现了现代神话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联姻.数字技术是电影"再现现实"神话的新飞跃,它使电影在虚拟现实、再造历史、重组时空等方面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和可能.但数字技术并没有完全颠覆电影影像本体理论.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本质决定其在数字技术的虚拟美学中延续着现实主义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知识精英在文献资料缺乏的情况下 ,利用神话因素重建民族历史的努力 ,遇到历史与神话难以截然分开的难题。神话作为一体性的地方知识体系 ,难以将其从社会文化脉络中抽离出来 ,分解后任意组合。即使在现实需要的要求下 ,重新组合的“神话历史”只能是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始于"大禹治水"神话的夏朝历史,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神话历史阶段,在神话历史向现实历史交替的过程中,夏朝历史出现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这一模式最终成了后来中国现实历史记载的基本模式。夏朝历史最终被"神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支点,被后人熟悉却无法掌握,不确定的交流演变成重演,使中国文化在重复中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借助了古代神话的思维意识,并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将这种思维意识加以拓展体现,通过转换非现实的神话意象的内涵表现,把各种文化元素统合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又把统合过的文化元素发散到宇宙万物,跨越时空,思考生命的现实与未来。于是,各种表面上缺乏逻辑性联系,不可组接的意象之间便产生了超逻辑的链接,从而使人与宇宙万物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因缘,创造出一种新的自我的生命旋律和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7.
神话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历史.远古的神话和后世的历史叙事在社会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用神圣叙事来证明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制度.所以,我们不能根据神话情节的虚构性来否定神话所要证明的社会现实的真实性.神圣叙事涵盖神话和历史两个概念,通过分析有关鲧、禹和启的神圣叙事的社会功能,或可证明作为第一个世袭王朝的夏朝是真实的存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于夏代是否属于信史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使用的方法论和证据学原则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满族说部的女性传奇故事是满族创世神话的移位,传奇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历史人物,或为传说人物,她们已经失去了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附庸。在满族说部的传奇故事中,既表现了女神神话形象的变形,又表现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女性人物的神话化使女性历史人物获得了原型性表现,而女性人物在现实中的悲剧性结局,又使女性衰落的现实体验获得了真切的表现。传奇性的表现使女性传奇获得了神话性传统,而悲剧性表现又使传奇获得了现实的生命体验。这两者的结合使满族说部女性传奇故事获得了极大的思想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时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极限时空,因其地缘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巧妙融合而被神话化。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其小说《偷窃》中,把西伯利亚时空具象化为克拉耶斯维茨克,作者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对西伯利亚做出的神话诗学阐释,并创造性地把极限意义上的自然时空社会化,深化了人在宇宙中的存在主义命题,凸显出人类精神存在的孤独感、被弃感,探索了人类精神体验的深度。作家描绘的三种基本道德感的建立是处于极限环境下的人摆脱困境、实现其精神完整性复归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叙事形态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演义小说每每有正史作参照,因而其叙事时空形态与历史的现实时空形态的差别显而易见。文章分析《三国演义》叙事形态与历史的现实时空形态的差别,并说明这种差别正体现了叙事主体的控制和调度,形成小说审美价值本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次后现代式的解构行为,并成为退归于文化边缘的批判话语。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鹿原》、《灵旗》、《红高梁》和《叔叔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中,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性、紧迫性、持续性,日益成为所有大学发展战略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对于中国则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本文阐释了贫困经济学的由来,运用其理论描述、分析与评价了贫困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 《太阳石》既作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又作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通过分析帕斯抒情诗中对时空艺术的处理技巧来进一 步探讨帕斯的时空诗学。在时间方面,他认为时间的运动是无限循环的,而且诗人的时间是具有双重的意义:一种是可看得见 的和普通的意义,另一种是不寻常的深奥的意义。在空间问题上,他认为人类和宇宙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为了突破时空 的限制,诗人在诗歌中对时空关系的处理采取了时间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时间化的策略,即诗中的时空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 互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40年代,学者丁山提出测地神话的主角竖亥即服牛神话的主角、殷商先祖王亥,然其论证犹有未足。本文检核《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典籍,论证王亥、竖亥所处同地,并配合相关记载,提出竖亥、大章承大禹之命测地的神话实由王亥、王恒襄助帝泄协和诸夷之史事变化而成。通过这些论述,本文拟进一步肯定丁山先生王亥即竖亥之论。  相似文献   

16.
永靖傩舞戏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其跳会禀说词中直接认为明初刘钊带来乡傩会事;其奉请之诸神中有大明开国功臣,有产生于明初的神话传说人物,有明代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傩舞戏又多表演《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人物。联系当地地域条件、多民族变迁融合的历史,以及一些民族神话传说中明代文化色彩,永靖傩舞戏应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史记》预叙(预言叙述)乃扬弃《左传》而来,采用两种方法:神秘预叙和理性预叙。《左传》预叙时,将二者结合,围绕各类历史事件展开;《史记》则将二者分开,用于单个人物传记。但《史记》预叙又有所变化:神秘预叙主要用相术、异象、观气等方法;理性预叙则通过人物行为的描述,展示其性格,与其结局相合,体现性格即命运的规律。经司马迁改革,后代叙述模式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8.
角兽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图案,与貔貅、麒辟相比,并不为人熟知。它在演变为神兽之前只是珍奇异兽中的一种,自南北朝,历唐宋,特别是元代成吉思汗“班师”事件后,成为了与獬豸、麒辟类似的神兽。獬豸“性忠”,麒辟“性仁”,角善则是“民间版”的麒辟,是“明君圣主在位”才显灵的神物,是极为聪慧而又政治敏感的神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