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快递     
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进度超70%北京最快;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昆明拔得头筹;村级经费最低保障标准江苏提至10万。  相似文献   

2.
滁州新起点     
吴明华 《决策》2007,(7):I0001-I0004
在不久前闭幕的浙商投资博览会上,滁州和其他8个国内著名城市一起被评为"2007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滁州的一举成名令外界刮目相看,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向这片沉寂多时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张新实 《决策》2007,(2):58-58
说到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但我的浮想联翩有三: 浙商是中国经济"蜜蜂群" 2005年,宿迁市首次被评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我代表宿迁在浙江省人民会堂接受领奖.晚上被评上的各城市市长在"浙江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要求全国各地的市长用一句话评价"浙商",并作出诠释.  相似文献   

4.
思路是最大的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华 《决策》2007,(7):I0007-I0008
"软环境可以好到没有底线" 《决策》:近年来滁州东向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建设,默默地努力终于换来了优异的成果.今年,滁州入选"2007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滁州这个"小地方"是如何赢得浙商的"芳心"?  相似文献   

5.
杨敏  贺海峰 《决策》2007,(5):21-22
5月,又一个榜单即将揭晓,那就是"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一个运作了仅仅两届的评选活动,为什么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拥趸,原因很简单:城市一旦上榜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斩获浙江投资项目的机会,而浙商也恰恰看重榜单中的成绩和座次.  相似文献   

6.
王运宝 《决策》2012,(8):18-21
有效投资乏力被认为是浙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因,而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浙商资源是浙江的最优选择。于是,浙江发展升级的需求与浙商的投资诉求,在"回归"上找到最佳契合点。回归,已成为600万全球浙商的流行语,同时也是浙江全省最强劲的政策主题词。2011年10月首届全球浙商大会上,浙江喊出了一句情意拳拳的话:"你快回来!"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早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先行因素,始终影响和带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在日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台商、国际跨国公司和被称为中国“当代第一商帮”的浙商,无疑是众多投资者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2006年8月31日,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布了“台商推荐祖国大陆最适宜投资城市”,同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北京也公布了“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而此前的6月2日,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06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当代第一商帮对投资地的选择。综合以上榜单,可以对我国主要投资群体在投资城市选择上的主要偏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经理人》2011,(6):127-127
众人瞩目的2011(中国)投资招商浙江春洽会暨浙商区域经济合作峰会5月8日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召开。此次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投资项目发布、项目签约和“浙商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城区”、“浙商回归创业最佳投资城区”名单公布及系列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对接会。投洽会采取会前“一对一、面对面”洽谈的方式进行,让参会者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最新的投资项目、投资政策及投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9.
有效投资乏力被认为是浙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因,而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浙商资源是浙江的最优选择。于是,浙江发展升级的需求与浙商的投资诉求,在“回归”上找到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39):16-17
如今,令人神往的昆明已然暗淡。秦光荣直接批评道,昆明城市"中心摊大饼",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在城市建设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从"东方日内瓦"到"西南桥头堡",再到近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多年来,昆明城市定位变幻莫测。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痛批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大弊病,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咨询》2005,(17):46-47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商帮"已经超越"广东商帮"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商帮,浙江民营企业家的投资遍布五大洲,"浙江人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浙江人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400万人左右,若加上在境外的100多万浙商,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及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浙商们在外省甚至外国进行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减轻了浙江省在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压力,其"反哺"更成为了浙江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浙商聚会——首届世界浙商大会2011年10月24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向大会发去贺信。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浙商代表齐聚一堂,为家乡及浙商的未来出谋划策。本次大会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旨在整合发挥浙商资源优势,为海内外浙商与家乡各界搭建联络和发展平台。作为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商在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19-19
昆明市委书记仇和8月29日在昆明举行的清华大学第三届公共管理高层(昆明)论坛上表示,新昆明建设将向海内外投资者敞开大门。在演讲中,仇和分析说,昆明是云南唯一特大城市,发展首位度、经济集中度、产业支撑度、社会集聚度在全国省会城市几乎绝无仅有。昆明就担负起"一市带全省"的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绍兴上虞区"浙商回归"工作情况为基础,分析其"浙商回归"工作的亮点与特点,指出目前"浙商回归"所面临的瓶颈,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举世瞩目的"浙商"现象,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浙商"的人文精神,既是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也是西方文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体现,更是无数当代"浙商"传承和发扬了浙江区域工商文化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思想、理念和品行等的结晶,是"浙商"发展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20-21
正2011年底,面对"70度、80度的陡坡",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希望寄托于750多万省外、海外浙商。这些浙商2011年投资规模超3万亿、创造财富超6万亿,是浙江GDP的数倍。浙商回归,2012年前浙江各地市悄然推行的举措,也旋即上升为浙江"一号工程"。两年多来,浙江各地在"六有"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推荐度指数在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2011年重点城市土地市场进入"冬季"。北京同比减少36%,上海也有近两成的降幅。而二三线城市住宅用地增长以及工业用地大增。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排行中,苏州、重庆、昆明、沈阳四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且昆明的增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17):25-26
2008年2月16日,《昆明日报》公布了市领导干部职务分工情况和联系电话,当天报纸被读者抢购一空,为满足市民需求还进行了重印。这就是著名的"昆明纸贵"事件。此后的几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都将目光锁定在昆明的这项政务公开新政  相似文献   

19.
林生菊 《决策》2007,(5):19-20
浙江已然成了很多内陆省份招商引资的首选.有越来越多的浙江人走向外省投资创业,"以先富带动后富",有人形容这是一场资本在中国大地上的深度流动,浙商以其灵敏的嗅觉延伸着他们的财富触角.而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可以吸引浙商?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浙商"是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商人群体,是真正的民商,以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为"本色",并形成优势,但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浙商转型的研究对中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具有普遍和典型的意义,既需要从经济的视角进行考察,也需要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对"浙商"及其转型的多学科研究,可以得出广泛和多方面的认识,但往往是分散甚至是矛盾和冲突的,需要有统一的分析范式。基于和反映客观的相关性与自主性、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统一的主体性分析范式,是"浙商"及其转型研究的学理基础与分析工具,可以分析各种现实问题,揭示浙商作为市场和经济主体、社会和文化主体的属性与行为、结构与功能等,促使"浙商"进行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提升,实现从"个众"向"合众"的主体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