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兴起 ,从中来探寻今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对农村的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乡村的整合是通过以乡绅为纽带的国家与社会共同作用实现;人民公社化时期,中国农村整合的突出特征是“强国家”,民间力量被忽视、压抑和削弱;公社解体到现在,被压抑的民间力量得到了释放,农民出于共同的需要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农村的整合趋于平衡。而农民的政治心理也从对财富的特权观念逐步发展到政治参与的自觉主体。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表现出了对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等基层组织某种依附的政治心理,他们的政治心理现代化进程虽然在那段时期明显放慢,但总体的趋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失衡及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人民公社,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带来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但这种变迁总体来说仍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承继和延续,它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失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重新构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分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村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治经济制度。由于学界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纷繁复杂的公社制度变迁和历史演变进行一番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这对于人民公社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公社所有制的变迁作为划分公社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新体制的确立为界,把公社史分为“大公社”和“人民公社”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制取代人民公社,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带来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但这种变迁总体来说仍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承继和延续,它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失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重新构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我国实行过的两种农村经济制度。前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后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制度的效率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取代人民公社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958年秋天,在亚洲东部辽阔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一个初升的太阳,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它正在越来越强烈地发出巨大的热力和灿烂的光辉。通过整社运动,人民公社已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起着而且还将越来越强烈地起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将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为我国人民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即按劳付酬)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即各取所需)的道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道路,以及国家对内职能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道路。”同时一再明确指出我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条件。这里就我个人学习中的体会,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9.
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是我国社会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必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引起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生产无疑占着主要地位和起着支配作用。人民公社的生产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它将沿着怎样的途径向前发展呢?这是关系到人民公社能否巩固和提高的重大问题。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正确方针应当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勤俭  相似文献   

10.
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体现了上层的国家主张和下层农民实践的相互博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通过划乡建政、民主建政及土地改革运动构建了乡村基层政权,是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起点;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参与合作化和集体化由最初的自愿被不断强化的社会动员和强制所取代,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建构也发生了由村民作主向政党代民作主的转向;“大跃进”中催生的人民公社标志着高度集中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一步步地将外在于政治的广大农民整合到国家政权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对乡村社会真正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