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光妍 《北方论丛》2015,(2):158-160
此起彼伏的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始终围绕债务、土地、政治权利等三个问题展开。这三个问题实际关涉平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平衡等问题。面对平民斗争的压力,罗马共和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法律,逐一解决了债务、土地、政治权利———出任共和国各级官职等等问题,使得平民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了某种均衡。罗马共和国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实现了由原来的贵族政治向新贵政治的转型,其中各项法律的制定、出台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层级结构是个新概念,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提出这一概念旨在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批判性反思框架.从政治哲学视野,社会层级结构是指在政治国家内部按照权力至上的方式形成的权力级别或权力阶梯,并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层级结构决定政治体制,分析大量"中国问题"的根源、走出制度依赖应深入到社会层级结构,通过以公正为核心理念合理确定权力边界从而改造不合理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在中国运用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欣  张天虹 《河北学刊》2003,23(4):164-168
中央官学正式建制始于汉武帝创立太学 ,此后历朝继续扩充和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多学科、多层级、建制完备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央官学适应不同时期政治和文化统治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调整与变化不仅反映了教育体制和文化学术思想的变化 ,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化与社会阶层的流动轨迹。本文主要勾勒了汉唐时期中央官学招收对象的变化 ,论述了官学由贵族等级制向平民普及性的转变 ,它是中古时期社会变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阅读教学过程已成模式的实践反思和对阅读主体、对象、过程、目标多层级特点的认识,本文提出建构多层级阅读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多层级阅读教学过程结构由初读层—解读层—研读层—赏读层—创造层五层级组成。运作五层级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树立反复阅读、整体阅读、自我阅读、分层阅读的阅读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贫富差距问题与社会层级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贫富差距的社会逻辑看,社会层级结构是贫富差距形成的总根源,从社会层级结构本质看,改造社会层级结构对于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具有根本性.在当前,如何在公正理念引领下合理确定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权力边界是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阶层结构由刚性向弹性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何种形态的阶级社会中,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社会地位上的层级差别。由相同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集团称为阶级或阶层,而各种不同阶级或阶层共同构成社会的阶层结构。在迈向ZI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阶层结构也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阶层都在分化和组合之中.其变动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令世人瞩目。一、分析框架当今,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赞成,社会成员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  相似文献   

7.
层级与离散:BBS话语权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学英  刘永谋 《兰州学刊》2006,(10):173-175
本文以天涯社区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BBS话语权力结构进行研究。BBS话语权力结构是一个由网管、版主、资深网民和普通网民组成的四级结构,这种层级之所以会形成,是由虚拟社区中不同个体信息能力差异所决定的。BBS话语权力结构不存在分配权力的中心,各层级话语权力各有来源,呈现出离散的特征。所以,BBS话语权力结构是离散层级型结构,区别于传统集权层级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平民学校是发展新时期山区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和广阔的前景.要认真实践发展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办好平民教育.发展山区教育事业.”9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宏鸣在休宁县主要领导陪同下到休宁德胜平民学校调研,他深入教室、宿舍、食堂等处认真察看办学条件,并与教师员工进行座谈,对平民学校给予了充分肯定,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9.
古罗马集君主、贵族、平民三种成分于一体的混合政体,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亮点,被誉为是具有稳定性的"最佳政体"。在由元老院和执政官所主导的社会中,平民虽然地位低下,没有公民权,但拥有"自由民"的身份,存在原始民主的萌芽。平民的斗争导致了宪制的深刻变革,平民获得了与罗马人民相同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0.
《告语人民》一书,是晏阳初与赛珍珠个人友谊和文化共识的结晶。该书较为详尽地向全世界介绍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并体现了赛珍珠对平民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推崇。他们共同用双重视角观察中国,在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天下一家的“无阶级”观和以“平民教育实现世界和平”三方面达成了共识与默契。两人的共识并非偶然,而是二者长期的民间生活经历、接受东西方文化的薰陶和植根于内心的平等观念等多种共同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层级结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论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问题域”或基本论域是处于建构初期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首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层级结构理论的初步认识,对社会层级结构自身政治特质的哲学解蔽与当下呈现,笔者认为,作为凝结和展现当代人社会政治地位“全息图”的社会层级结构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论域。按照政治哲学的学科属性和时代使命,精心设计并积极培育建设时期当代中国政治所需要的核心理念,进而根据这种理念,找到实践中改造现存社会层级结构的着力点,当是其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置于体系化解释之下,依平民成士的视角,《公冶长》的逻辑框架得以显现。从民间社会培养平民成士的基本原则到平民成士的基本特点和认识误区,再到平民成士的难点和优势,再到实现中的重点和难点,再配之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使得《学而》中的教育私学化、《为政》中的治理民间化、《八佾》中的礼乐日常化、《里仁》中的乡里自治化在平民成士中得以体现,民间社会第一次有了自身的独立价值观(志在天下)、完善的伦理体系(学道爱人)、科学的培养路径(自讼好学),自足的民间社会(民兴于仁)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下适应性发展,市场经济通过经济组织化走向繁荣,二者是在交互作用中不断融合发展的。经济组织通过规范人的社会属性和行为特征在改变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治理秩序的同时,也推动社会趋向全面的组织化。从宏观结构的视角,经济组织已将我国社会从工业化时代带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促使社会权力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层级化、平面化样态。未来当物质积累达到更高程度后,随着社会组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的权力结构将重塑,继而形成立体化的复杂系统。由于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在截面层级形成的对等权力关系与法治社会内在需求的对等化权力结构正好相契合,〖JP2〗所以经济组织化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进而实现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最基础的以及最有争议的理论还是层级理论。本文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理论,进一步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层级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并提出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评定、建立社会责任激励机制、调动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以及运用软法的规制效应等来应用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对门宦制度及其内在结构等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门宦是苏非导师及其追随者为了有效实现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一系列特定价值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结构比较严密的制度化群体,是由文本化的宗教思想、模式化的宗教仪式和层级化的教权组织等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门宦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会文化系统,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外部引导或自我调适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6.
何蕾 《北方论丛》2012,(1):11-14
宋代出现许多反映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生活的诗篇,这与宋代社会的平民气质密切相关。与前代相比,宋代破除了门阀壁垒,平民子弟得以大量进入上层,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达打破了上层对文化的垄断,城市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兴起,政治、文化、经济等皆显示出向平民开放的态势。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出浓厚的平民气质。这浸染了平民气质的诗人,其观察生活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的生活成为诗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省域、县域而言,市域是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既有研究未能在如何实现治理合力,更好地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整合功能等问题上形成学理性解释。在政治系统论基础上,建立结构性整合的分析框架,结构性整合主要体现在主体结构、规范结构和行动结构三个方面。通过对A市的社会治理案例发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与结构性整合三大要素紧密相关,并且三要素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以实现有效治理。主体、行动以及规范结构共同推动了矛盾化解的过程精治、源头防治以及整个过程的监督问责,确保了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由于这种“结构性”,市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层级,也是社会治理中最关键的治理层级。在社会治理中,应进一步发挥市域治理的结构性整合,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的精准精细。  相似文献   

18.
宋代广大平民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香药消费兴盛,并表现出其消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市场化、生存性与享受性并存等特点.宋代外来香药大量供应、广大平民经济收入提高、上层社会香药奢侈消费的影响、香药知识文化积淀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当时平民社会生活中的香药消费.同时,宋代平民社会生活中的香药消费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了一些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当时香药市场贸易的繁荣及香药消费服务业的兴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平民文学",有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写平民"的平民文学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平民写"的平民文学两种不同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时代的合力使鲁迅所说的余裕环境下的"真正解放的平民所写的"平民文学成为可能.新的平民文学有别于对平民表示同情或进行批判的传统平民文学,而把生命意识、自由欢乐、平等相对、世界性及群体性、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务实等"平民精神"带进了文学.本文初步概括了平民精神在平民文学中的五个层面的不同呈现形态,体现了平民精神在城乡过渡这一宏观社会现实下的承续和变异.  相似文献   

20.
罗家坤 《中州学刊》2005,(6):206-208
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他把描写的视角对准下层平民,揭示下层平民苦难的社会根源,抨击元代的罪恶制度,歌颂平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反抗精神,按照平民的生活方式、意愿处理情节、塑造人物等.这种平民意识的实质是市民意识,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