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高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质量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在保障主体、保障内容、保障手段、保障模式、保障立法制度等层面既有明显差异,又存在相似性.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野出发再探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以教育本体论及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的.本文认为现有的大多相关研究存在站在"教育自身"之外研究教育的缺陷,因而从文化世界出发对高等教育质量现实、高等教育质量观念等加以重新反思,并提出应通过培育观念文化、审慎选择课程文化、创新教师管理文化以及构建学生交往文化等从改善"教育自身"的角度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建立伊始,高等教育就不自觉与自觉地充当与肩负起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的组织角色,它客观地存在着,只是在当下,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当振兴文化与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这两个并非同一要义命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遮蔽与妨碍了我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异质文化应有的借鉴与吸收,在政治、经济、军事"中国崛起"的全球话语中,文化是一块短板,它制约着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造的过程关联着历史、当下与世界并影响未来,而目前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趋势必须得到有效的遏止并做出痛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进入到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阶段,从而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活跃了校园氛围,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能,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大力推进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体现了高等教育在承接社会文化、加深社会文化底蕴,促进文化繁荣上的重要价值.高等教育文化受理念、物质、制度三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反文化现象的警示、文化方向的模糊、文化分歧的弊端.规避高等教育文化风险,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充分做到“根”、“承”、“创”、“传”,即要牢固把握“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合理传承与吸收内外文化精髓,勇于创新、标新立并,逐步加强文化交流与传递.  相似文献   

6.
"新读书无用论"和"学术腐败"是"反文化"的典型,如果任其滋蔓,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风险.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认同程度不高,由此引发的"文化分歧"会诱发风险.我国高校出现的一些不良文化倾向,会造成偏离文化导向的高等教育风险.高等教育观念亟需改善,应理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应理性认识高等教育文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势必要反映世界社会环境整体全球化的变迁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变化."无国界教育"即是在全球广泛合作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教育规模、教育理念及文化价值观与西方也有巨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无国界高等教育在顺应国际潮流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文化资源及其生态化培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1世纪初,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出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状况.文章以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原因,并从生态的视角,提出了高等教育文化资源培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文化的空间建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动因,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城市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主体同构性,因此探究主体的同构性是研究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论前提.主体从精神和物质角度建构自身及城市文化空间,一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设所需的城市精神文化空间,并保证其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城市居民、城市景观、科研、艺术机构和活动等物质基础,并反过来作用于主体和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资助制度不仅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客观问题,而且成为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关平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而且对政府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提出,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大学生资助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保定市高校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大学生资助制度提出了完善和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面对入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争夺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高校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必须面向社会所需 ,输出面向世界的“国际人”。为此 ,高校要树立高等教育为经济服务的理念 ,加快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提高开放办学的水准 ,尽快融入世界 ;要培育核心竞争力 ,造就国际教育知名品牌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和国际化。同时 ,要捍卫自己的本土文化 ,保留自己的特色 ,防止西化 ,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在重塑世界高等教育结构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面对这种形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经验,另一方面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保持高等教育的民族特色,又实现其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底蕴。合并高校的精神整合与传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合并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其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互不承认原有的精神文化、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神文化、分歧和矛盾制约着合并高校的健康发展。其应对之策:一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推进学校实质性融合;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三是要面向世界,推进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蒋嵘涛 《云梦学刊》2004,25(2):91-93
教育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对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拟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崇尚“人治”、“德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教育目标着力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培养;在当今,文化的多元性和全球相互影响,大学教育初步形成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迈进中教育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 ,既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因此 ,高校要把握网络文化特点 ,积极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 ,勇于探索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和新模式 ,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在个性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背景下,高校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科学谋划、合理推进。在学生工作中推进个性化教育需要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四个维度入手,其中课堂教学是基础,社会实践是手段,校园文化是载体,制度建设是保障,这样才能切实将个性化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尤为成功和卓越,他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睿智的光辉。通过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剖析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言行,找到其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告语人民》一书,是晏阳初与赛珍珠个人友谊和文化共识的结晶。该书较为详尽地向全世界介绍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并体现了赛珍珠对平民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推崇。他们共同用双重视角观察中国,在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天下一家的“无阶级”观和以“平民教育实现世界和平”三方面达成了共识与默契。两人的共识并非偶然,而是二者长期的民间生活经历、接受东西方文化的薰陶和植根于内心的平等观念等多种共同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证实了教育民间组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角色价值与推动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抓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及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机遇,通过立法,构建更开放的、更灵活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使更多具备社会性与国际性的教育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推动,与世界共享无国界、无边界的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