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校风进而影响社会风气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与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应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己任,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大学校园,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体现系统性、生活性、导向性和示范性,评树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典型,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基础、锻炼平台、价值示范和个体诱导。  相似文献   

6.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高校要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团结、统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雅音乐作品融入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以校园文化为主载体,塑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吕宏艳 《理论界》2007,3(4):99-100
本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多维度探讨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卓 《南方论刊》2006,(6):7-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认识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极端重要性,解决当前人们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就是在抓好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化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健全个人修养机制,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荣辱观教育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