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证券市场信息流动及其市场分割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Cheung(1996)提出的CCF方法研究了境内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状况的对比来检验市场之间分割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内外证券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正在逐步减弱,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从信息流动的方向看。研究发现,国内A股市场对于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不——香港证券市场对于国内A股市场却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市场有效性问题是证券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探讨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市场是否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市场信息。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以红利公告事件为对象检验了我国上证A股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结果表明:市场价格对红利公告消息没有作出了合理的反应,我国上证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以向量GARCH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中上海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给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均不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运用买卖价差分解技术,把价差分解成流动性价差和信息不对称价差,比较了它们在B股开放前后的差异,研究了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这一事件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结论表明,境内居民参与交易虽然增加了股票流动性,但并没有改善市场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一体化的时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这一标志性事件,采用VECM-DCC-MVGARCH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考察中国股票市场一体化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市场在长期意义上从完全分割走向部分整合;且A股市场处在信息传递的主导地位,信息的短期传递和吸收日益迅速.  相似文献   

6.
我国A股市场与B股市场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翔 《管理科学》2001,14(4):32-35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A、B股市场的合并已经是大势所趋,而A、B股的关系则是其合并的关键,另外对A、B股市场关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两个市场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管理层的政策。因此应用协整理论对A、B股市场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从中找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引起了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它不仅影响市场流动性,股价波动率等微观行为,也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信息的判断与反应.本文研究了B股市场开放后的盈余公告效应,结论发现开放前后B股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确实影响了投资者的盈余公告效应.但B股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仍然没有趋同于A股市场.  相似文献   

8.
陆静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5):129-137
本文采用2002-2006年A-H股市场季度盈余信息披露前后股票超额收益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定价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大陆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与国际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A股、H股投资者能够正确识别各自交易所披露的盈余信息;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盈余公告前私人信息,并且这种信息对股票定价的作用一直持续到盈余公告后,国外投资者的信息获得劣势仍然比较明显;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H股市场在信息处理能力上高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A股市场;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显著影响股票定价;交易机制是导致分割市场间股票定价差异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交叉上市股票价格发现及贡献差异的横截面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在非线性协整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推导了Hasbrouck(1995)的信息份额模型,以A+H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每家样本公司A股与H股的信息份额,并对交叉上市股票价格发现能力的横截面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虽然交叉上市公司A、H股价格存在差异,但是两者的变动存在线性或非线性的协整关系且互为调整,平均来看A股比H股更具价格发现功能;(2)交叉上市公司间股票价格发现贡献存在较大差异;(3)流动性、市场稳定性及信息不对称对公司A、H股价格发现能力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A、H股市场分割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投资者的身份不同,中国的股票市场可分为A、B、H股三个市场,三个市场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A、B或A、H股双重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差现象。本文拟以A、H双重上市股票为例,深入分析价差产生的原因,揭示中国股票市场分割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金融子市场间系统风险的联动是决定目前监管政策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间债市面向非金融机构开放为例,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分业监管的现状,对两个股市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基于分析结果对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现状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框架下,对交叉上市股票的价格发现过程进行了分析。在Hasbrouck信息分成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其能够对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含量进行分解和测度。研究过程以 "A+H"交叉上市股票为研究对象,对本文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但从不同侧面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披露内容看,内部控制有效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从披露类型看,强制性披露较自愿性披露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披露详略看,详细披露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简单披露则不一定。此外,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披露的日常监管的同时完善自愿性披露的激励政策,是当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和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对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和客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从而对价格信息不对称产生影响。本文从客户搜索产品价格信息的角度,分别对四种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了在短期市场中,考虑IT影响时信息不对称降低、客户获得较低价格的结论;长期市场中,考虑IT影响时,信息不对称消失、市场演变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结论。最后,给出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Financial markets are known for overreacting to public information. Central banks can reduce this overreaction either by disclosing information to only a fraction of market participants (partial publicity) or by disclosing information to all participants but with ambiguity (partial transparency). In theory, overreaction can be similarly reduced by either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shows that both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succeed in reducing overreaction, though not as much as theory predicts. The opportunity in our information age for central banks to choose between partial publicity and partial transparency to control the market reaction is th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多产品竞争环境中最优供货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多产品竞争的市场中,产品零售商首先需要了解每个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然后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总量和销售支出情况来决定产品的供应数量,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怎样得到最优的供货量问题是现代库存管理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通过引进产品特征描述和消费者一般支出的概念,给出一种市场份额的分析方法和市场份额的一些数学性质及经济特点.然后引入管理中经典库存决策模型———“报童问题”模型,分析多产品竞争环境中零售商的最优供货决策问题.最后研究了在产品的某些特征描述改变的条件下,零售商最优供货量、期望利润和市场利润总量的敏感性分析及其经济含义解释.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对相关系数的认知存在暧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有限参与现象。为了研究如何从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角度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本文假设所研究经济体中存在两个证券发行市场:投资者认知暧昧性较低的A市场和较高的B市场。当两种风险资产分别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时,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决策将会不同,从而各市场的均衡状态和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也不相同。考虑公司上市成本和收益,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将选择均衡价格较高的市场来发行证券。本文的研究发现,最大相关系数暧昧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公司选择证券发行市场有重要影响,说明了通过市场微观结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暧昧性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如严格的证券发行标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以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使公司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更好地反映其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为满足不同特征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