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当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承认,实行民主制度成为世界潮流.民主有两种形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或叫代议制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直接民主仅是一种理想,而间接民主则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形式.但无论何种民主,都将参与作为核心要素.随着代议制民主诸多问题的凸显,研究公民参与如何在现代式的自由主义民主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占主导的自由民主理论中公民参与的地位异常低微,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所具有的内在危险被西方主流的自由民主理论反复强调。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充分强调“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以大众自发的、直接的参与为核心,强调民主应当通过自我管理过程中大众积极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对西方当代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我们认为,相对于自由民主政治哲学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有着更强的契合性和说服力,对参与式民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流民主理论是基于代议制的自由主义民主,只需最低限度的政治参与,反对广泛的公民参与。近年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新的民主理论异军突起,在这些理论中,公民参与被视为民主的核心。民主和参与之间的这种张力,在历史上曾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消长关系。公民参与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勃兴,是西方整体进入后现代社会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的产物,可称之为"后现代民主理论",但其并未撼动代议民主的主流地位。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之所以难以成为主流,是由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只能作为代议民主的补充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4.
坚持民主执政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个核心,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探索民主执政的方式,完善民主执政的体制机制,在民主执政的过程中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高度契合,协商民主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拓宽新兴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渠道,拓展立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渠道,拓宽社会组织政治参与渠道。协商民主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协商民主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拓展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有助于建立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源于对民主实质再思考的协商民主,强调了实质性的民主控制,更多地涵盖了直接民主元素.协商民主重在协商而轻于讨论,其程序性内涵弥补了代议民主的不足,成为了独立于共和民主与自由民主的新型民主方式.协商民主兼有公共与多元的二维属性,“理性对话”是协商民主的先决程序,其特点是公共理性和多元化.协商民主以话语竞争为核心,有效防范了“禀赋效应”.同时,协商民主依赖于公共领域对政治系统的理性批判,对公民参与的要求远高于其它民主形式.虽然协商民主理论在沟通理性的概念层面与公民参与的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不足,但无论如何,协商民主理论都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民主实践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全面参与以及公民与政府直接沟通的可能性,它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新形式与协商民主精神是耦合的。网络政治参与对协商民主既有积极效应又有制约作用。有鉴于此,网络政治参与促进协商民主实现的路径就需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网民的政治参与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网络民主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和网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如何面对我国民主的新形势,积极促进网民政治参与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正确认识网络民主的作用,积极引导网络民主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民主思想的古典传统中,参与一直居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参与却又一直被漠视和疏远,以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发现”的代议制民主义已经积重难返。出于对当代民主理论的不满,20世纪60年代参与式民主理论重新兴起,随即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理论流派。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结构性的缺陷与不足,在建构当代民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层协商民主是民主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规制约束政府不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制度体系的协调不够、指令式行政行为惯性和协商文化发育不足等原因,使得协商民主在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时面临困境。为此,可以通过制度体系的健全、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协商民主形式的探索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1.
民主理论是根据民众的民主诉求和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实践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民主的社会形态则是对社会民主状况的反映,其科学性表现在各民主要素的设置是否与本国的国情相符合,它以民主主体的政治参与情况,民主的层次性以及民主的结构、形式、途径、程序等方式表现出来。分析民主理论的科学性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是指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话、讨论和审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进行公共决策,它为我们构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行政协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和培育农民工社团组织等国家制度和政策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田舒 《理论界》2013,(3):27-29
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动力。然而单纯出于个体利益诉求的公民参与可能是无序的或混乱的,反而与民主的真正含义相悖。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参与程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观察到的一些典型例证,都很好地阐释了有序的政治参与才是民主政治的真正内涵。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公民的政治行为,树立良好的政治文化,由此才能更好地发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新近兴起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它是人们对传统的代议制民主进行反思和修正的成果.协商民主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有利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制约政府权力,有利于培育公民精神.但协商民主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影响决策的效率、提高决策成本,协商主体力量的不平衡也有可能导致协商过程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5.
刘佳 《中文信息》2013,(8):145-145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手段参与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有很多种,网络政治参与便是其中的一种。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利用网络以虚拟的身份发表政治意愿,影响和监督政策决策,实施过程,监督行政管理活动,是一种间接或直接的地参政行为。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是民主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文章从民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入手,主要探讨现代民主制度下政治参与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特别以最近一二十年世界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说明有关民主与政治参与方面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求,“参与”是民主的基本条件,无参与即无民主,它一直是民主政治的强势诉求。参与并不必然产生真正的民主,但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历史显示,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政治稳定度的提高。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是一致的,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期,制约法治型参与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因素有德治的传统思维、完美的理想情结、功利的价值尺度,网络时代下政治参与的路径和范围将使政治文化出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议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是针对代议制民主的重大缺陷而产生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强调,"参与"是民主理论的本质特征,标志着古典直接民主的某种复兴;但参与式民主理论不能代替代议制民主,而只能成为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形式。西方参与式民主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对我们认识西方选举民主的弊端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理论强调"参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剩勇  杜洁 《学术界》2005,(5):35-47
协商性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方式,承载着公民的民主理想,这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的、全面的参与和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本文通过对中国主要网站公共论坛的考察,认为,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公共协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制度规范,通过官、民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扩大民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