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强国的法宝,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站在实现“四化”的战略高质,强调重视教育邓小平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早在1977年,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以后,在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状况下,自告奋勇主管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并且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在进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时,他又强调指出:“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文化教育思想的务实性1.文化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意义。邓小平在长期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尤其在我国这样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更有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搞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①这是从战略高度上论述了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一、从战略高度寻求指导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不再仅仅是促进某个国家、某个个体的某方面的发展,而是培养一种全球通用、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它将促进整个人类的不断发展。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出发,于1983年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了“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主要靠教育。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4.
“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求实与创新精神在教育思想上的结晶。因为它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对教育未来的科学预测;它既指明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须大力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指明了教育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准备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确定了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就是要进一步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它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应当深入学习,认真领会。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总是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角度来思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因而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论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他登高望远的战略思想。一在数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邓小平深知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以贯之地重视教育工作,“三个面向”是他多年教育思想的集中概括和理性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形势和我国基础薄弱、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基…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共同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实现现代化要有分步走战略。刘少奇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后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生产力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扩大改革开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面向、优先发展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内涵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发展跨世纪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运动的由来70年代末,中国迈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百废待兴的教育领域得到了中央的重视。1977年,邓小平同志作了振兴教育事业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发展科技和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我国高校于1977年恢复了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从1977年至1996年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本…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经济与管理辩证法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而产生的。研究邓小平经济与管理辩证法思想不仅要从历史渊源,而且应该从辩证法体系着手深入挖掘其本质内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辩证法思想”、“计划与市场辩证法思想”、“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辩证法思想”、“经济发展平衡与不平衡辩证法思想”都体现了邓小平经济与管理辩证思想的博大精深与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试析邓小平考察经济问题的政治角度朱荣英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列宁提出的“要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1〕的教诲,善于从“政治角度”〔2〕考察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探析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把握时代新特点,洞察世界发展新趋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科技与教育的思想,并作出了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①的科学论断,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一项重大突破往往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和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  相似文献   

14.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伴随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工…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的论述,关于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须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论述,是这一战略决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6日发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加速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正确反映了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它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极其重大的价值.这一战略决策总结了国内外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经验,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个要素所起的作用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自这一战略决策作出以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着力贯彻,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又不断地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推动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要对所遇到的事物以及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所要采取的对策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 ,论述教育问题 ,把对教育的论述同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论述融为一体 ,深刻阐明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一、实现现代化 ,科技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现代化生产发展趋势考察 ,马克思认为 ,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中 ,科学的发展及其运用则越来越起着决定性影响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践证明,科技是振兴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收入文章116篇,其中主题是教育或直接、间接涉及到教育的共34篇。从这本文选所阐述的一系列精辟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方针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教育与现代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经济建设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出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创造过程中,他同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建立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系,即邓小平教育思想。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他探索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更集中地反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论述和思想都在《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中反映出来。通过《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他说,他在经济问题上“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①;“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③;“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④;“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⑤。这些精辟的论断使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把握邓小平经济政治观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