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张慧玉  杨俊  张玉利 《管理学报》2015,12(2):240-251
中国外地创业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目前的创业理论研究很少关注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以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项目(CPSED)数据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实证研究,从微观层次分析外地创业者特征及其创业过程。研究发现,与本地创业者相比,外地创业者在创业初始条件特征、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预期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朱仁宏 《管理科学》2004,17(4):71-77
目前创业研究领域还没有发展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理论.比较并归纳较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找出创业定义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创业研究的原始概念框架;为进一步修正这个概念框架,利用数据库检索并查阅了核心管理期刊和创业研究专刊的相关文献,进一步细化了各个因素涉及的变量,最终提出了一个包括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和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  相似文献   

3.
女性创业者合法性对于女性创业者取得创业所需的关键资源和市场接受度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6位女性创业者的深度案例研究,在界定女性创业者合法性概念之后,深入研究了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构建、困境与重塑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发现:(1)女性创业者合法性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社会层面对女性创业者合法性的共识以及女性个体对创业者合法性的自我认知,后者受前者及女性自身创业资质的共同影响。(2)为构建创业者合法性,女性创业者需要适应社会层面的男性化创业规范,并且在"遵从男性规范"和"发掘女性优势"之间保持精妙平衡。(3)女性创业者合法性会因女性受到的角色冲突困扰而出现"合法性困境"问题,因此,女性创业者需要通过"家庭—社会"角色的动态匹配和自我的价值认同来重塑其合法性。本文的结论既丰富了女性创业的学术研究,也对创业合法性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对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的获取都依赖于其社会关系网络。而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效构建、发展和管理能力成为制约创业者获取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创业者网络能力的概念,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创业者网络能力通过不同的外部社会资本(网络位置、网络跨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网络能力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在作用于创业机会识别时,发挥替代作用;网络跨度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业者并非一个同质的群体,其中连续创业者即是创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界定了连续创业者的概念;从一般特征、认知行为以及创业绩效3个方面比较了初创者与连续者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创业经验的作用、创业学习对连续创业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连续创业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创业学习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以及创业导向理论出发构建连续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传承理论框架,基于对3位典型连续创业者的访谈资料,运用T-LAB9.0分析软件得出:与连续创业者社会网络传承关联性最强的因素为"商业"、"帮助"与"时间";连续创业者社会网络传承的概念框架和主题类别是"帮助"、"联系"、"产品"。  相似文献   

7.
于晓宇  蒲馨莲 《管理科学》2018,31(4):103-119
  失败是多数创业活动的必然结果,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是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意义建构是一个嵌入式的社会化过程,文化是影响创业者意义建构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可能有别于西方创业者。然而,已有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对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研究很少。此外,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概念性研究,缺少质化或量化的证据。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的独特规律。         基于文化比较视角,使用中国创业失败的典型事例,采用扎根理论设计,以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欧美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对中西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差异进行分析并提供解释,提出中国式创业失败在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方面的7个命题。         研究结果表明,与欧美创业者相比,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总体归因倾向、内部归因倾向、外部归因倾向、学习内容、学习导向和后续创业意向等方面存在独特规律;文化是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行为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文化维度的具体取向会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增强了对中国创业者如何对创业失败归因、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以及在创业失败之后倾向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3个问题的认识,为中国本土化的创业失败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强调了文化在创业失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和拓展了创业失败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的相关理论,为未来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研究结论为创业者管理失败、推动创业教育改革、营造更有利于连环创业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姚飞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1):138-148
促进学者转型为创业者是我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但学者向创业者转型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是学术创业(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研究的一大难题.释意概念可用来理解学者向创业者转型的脉络,形成诠释并产生创业行动和承诺性诠释的历程.研究数据来自对天津四所大学的五位典型创业者的深度访谈.首先通过类别与主题分析提取每位创业者释意历程中各要素的内容、关系与出现顺序;然后提出七项新的研究命题,并采用领域与格式塔分析建立学者向创业者转型的释意主轴;最后指出本文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型企业的公司创业发展迅速。本文从两方面讨论了大型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一是通过文献研究论述了大型企业公司创业的特征;二是从创业过程的角度研讨了公司创业活动的发展。本文的结论有利于深入认识既有企业的公司创业过程,促进大型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聚焦创业者从首次创业失败经验中的学习,基于以往文献提出创业新手、新创企业与行业特征对创业失败学习影响的理论假设,通过深度访谈法获取首次创业失败的情景材料,使用内容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学习内容包括自我学习、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3个方面;高科技创业者更倾向内部学习,非高科技创业者更倾向自我学习与外部学习;首次创业经营时间较短的创业者更倾向自我学习和内部学习;创业失败财务成本较高的创业者倾向自我学习,创业失败财务成本较低的创业者倾向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公司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笔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创业管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业与创业精神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并不单纯研究个体的创业行为,而是将创业与创业精神拓展到已经存在的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拓展到非赢利组织和整个社会,创业与创业精神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创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创业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本文以个体创业与公司创业的差异为主线,揭示了创业管理领域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希望对创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家族化合伙创业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个人信任和权威为主要特征的家族化治理结构,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化,对收益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调整是突破治理效率瓶颈的根本.本文指出,信任的灵活性、企业家能力差异度、企业家能力资本化过程等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has long been acknowledged as critical to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with dispersed entrepreneurial efforts involving subsidiary initiative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ied upon. Yet despite the global context in which MNEs operate, the conversation has not fully embraced the extent to which many of its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overlap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a set of opportunity phenotypes for subsidiary initiatives based on their market focus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leveraged to identify and exploit the opportunity. The recur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ties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s then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building a research agenda for corporat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5.
Corporate heritage is a research topic in branding with managerial relevance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sed on companies with a formal corporate heritage orientation, neglecting other companies. In this study, a novel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nalysing managers' corporate heritage mindsets as a precondition for a corporate heritage orientation in a non-heritage-oriented company. Individual managers’ corporate image heritage depicts how managers perceive their company over time, hence revealing their corporate heritage mindse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two managerial mindset dimensions matter – corporate heritage recognition and stance. This abductive study combines theory and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an industrial company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no corporate heritage orientati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offers companies with a history a way to analyse whether corporate heritage could be recognised and employ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corporate heritage research by broaden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corporate heritage issues.  相似文献   

16.
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角色的定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研究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不断上升,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但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以及风险偏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他们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进行数理模型的一般分析,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风险偏好.结论表明,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动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否进行监督及其监督的临界值.本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Russia’s emerg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influences. It discusses influences on Russia’s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particularly the US, Germany, and France. Aspects of Russian culture and traditions are then examined to see how they might influence the country’s evol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lthough Russia will continue to be influenc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ystems of other countr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Rus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will evolve into its own unique model reflecting the country’s traditions, values, and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Western invest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公司并购重组是重新确定公司边界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充分整合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影响成本理论以及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理论,推导出影响公司边界的若干因素,确定出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主要潜在因素,再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公司并购绩效与公司边界的综合性理论框架。结果发现,资产专用性、影响成本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都将对公司边界的调整和公司并购绩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大小又取决于治理结构、融资工具以及组织结构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验与企业实践——制定适合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国际性前沿课题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培育科学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面对各国、地区、组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热潮,在分析世界各国、组织的公司治理原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企业进入公司治理改革新阶段的时候,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定与公司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指导性、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的观点。文章最后分析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了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