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电话     
王陆 《老人天地》2013,(2):37-37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相似文献   

2.
第一列早车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记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开会,要赶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相似文献   

3.
杨继承 《老年世界》2010,(20):30-30
告密 宝宝:“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二十块钱?” 妈妈:“去去去,没有。” 宝宝:“妈妈,如果你给我钱,我就告诉你,当你上美容院的时候,爸爸对女佣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给我一个支点,让我的生命和健全人一样精彩!给我的生命一个支点1962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在重庆江北的一座四合院内,妈妈生下了我。家里已经有两个姐姐,而我的出生依然带给父母无尽的喜悦。但救世主并没有给我带来圣洁的祝福。在我10个月时,小儿麻痹症让开始蹒跚学步的我,永远失去了行走能力。孤独的我坐在院里望着蓝天,拉着妈妈的衣襟一遍一遍地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走路?”妈妈抱着我,除了哭,还是哭。为了治疗我的病,父母砸锅卖铁,四处求医。我的童年,没有欢声,没有笑语,只有针管、…  相似文献   

5.
“叮铃铃”,闹钟在我的耳边想起,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刷牙洗脸的时候,手机上传来了一条讯息,原来是家长向我请假,孩子生病不能去幼儿园了。吃早饭的时候,手机又响起,家长来询问春游的具体时间。  相似文献   

6.
吴心 《老年世界》2006,(24):21-21
退休以后,妈妈喜欢上了“行走”,每天都要出去活动。而我又总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妈妈帮助。加班的时候要妈妈帮忙接孩子。不想做饭的时候要到妈妈家里蹭饭,朋友去家里聚会要妈妈帮忙拟份菜单,所以我常常为找不到妈妈而着急。母亲节那天,我送给妈妈一个手机,吩咐妈妈24小时开机。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牙     
昨日,继父捎话来,说妈妈病了。我二话没说,风风火火赶回家,急步冲进妈妈的住房,一看床上是空的,再到厨房,只见妈妈提着潲水桶准备给猪喂食,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病了就好好休息嘛。”我接过妈妈手上的潲水桶说。“没什么大碍,只是早上起床时,一阵子头晕,差点摔倒,现在好多了。”妈妈用手在前额上轻轻拍了几下,满不在乎地说。“还说没事,昨天晚上就没吃饭,今天早上又没吃。”继父责怪道。“不知为什么,这一向老是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妈妈对我说。“那您想吃点啥?”我有些急了。“能吃什么呀,满口牙齿没剩下几颗了…  相似文献   

8.
十六岁那年     
16岁那年的冬天,很冷,天天骑车到离家4里多远的学校上学,每天都起得很早,真称得上是披星戴月。而每天闹钟铃一响,妈妈总会轻轻推开我房间的门,替我拉开灯,让满室的灯光催我起床,然后轻轻打开院门,把我的自行车推出门,就在冰冷的风里看我上路。逢到下雨、下雪、刮大风,妈妈便立在门外,轻轻评敲一下我的窗子,告诉我“今天天不好,多睡会儿吧,吃了早饭再去。“我便恬然入梦。门外是雨、是雪、是风,而妈妈就站在这一片寒冷之中……16乡那年的冬天,第一次想到要给妈妈过生日,转弯抹角地打听出妈妈的生日是12月16日,一算还有好…  相似文献   

9.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问我妈是干什么工作的。我愣了半天,说:“我妈?我妈……不就是个当妈的?”真的,我很久都以为妈妈只是个在家当妈的——洗洗刷刷、编编织织,伴着唠唠叨叨,偶尔写写弄弄。据说有一次,妈妈在杭州看一场演出,突然被两个哑剧演员请上舞台,让妈妈坐上太师椅演母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王艳坤 《当代老年》2006,(10):17-17
事情发生在母亲节这一天,以前这个时候,约翰尽可能回家,但最近他太忙了。在小石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他驱车路经一家花店,他自语道:“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会给妈妈寄些玫瑰花。”  相似文献   

11.
喜欢     
爸爸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女儿和妈妈每天在医院里照料爸爸。几天以后,妈妈急火攻心,也病倒了,并且做了手术,15岁的女儿从此要照料两个病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女儿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她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其他孩子还在酣睡的时候,她已经做好饭披着晨曦送到医院。看着孩子日夜忙碌一脸倦容,妈妈很心疼,也很不放心:“累了就歇一歇,你要是也病了,可就全家覆灭了。”女儿却一个劲儿地安慰妈妈:“没事,我什么都会做了,您想吃什么就告诉我吧!”妈妈笑了,说非常想喝鱼汤。“好啊,我中午就给您做鱼汤。”下午很晚的时候,女儿才把饭送到医院来。打开饭…  相似文献   

12.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打到编辑部“父母学堂”的电话,几乎都是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但这一次例外。我接听电话的时候,听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稚嫩的声音:“阿姨,你可以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我非常害怕,我想让你帮助我妈妈,也帮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4,(6):48-49
遇到朱子安 遇到朱子安的时候,我30岁,是个名副其实的剩女。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结婚成家,从小一起长大女友的小孩都可以打酱油了。但我不是“干物女”,我属于“高知女”——见多识广,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只是,豆蔻年华,19岁就结了婚的妈妈,对婚姻不满时时对我以身说教——“太早谈恋爱让一个女人葬送前程!”使我无形中构筑了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差生手记     
凡人 《金色年华》2007,(1):56-57
凌晨四点,一阵刺耳的猪叫声准时地把我从沉睡中吵醒。我知道我要起床了,这该死的比闹钟还准时比闹钟还有效的猪叫声!没办法,谁让老爸是杀猪的呢。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起了床。爸爸要杀猪了,我的任务是帮他按住猪蹄,制止它的垂死挣扎。干完了这些,我要煮饭了。自从妈妈离开了以后,我便接替了她的工作。吃完了饭,我知道我要去上学了。我知道那该死的猪在我身上留下了什么味道,可是我知道没人帮我洗衣服,到周末再换吧,这样我就可以少洗几次衣服了,更何况,我不想迟到。  相似文献   

15.
微博冷笑话     
《金色年华》2014,(6):64-64
我是你亲儿子 一个小男孩和妈妈去餐厅吃饭,吃完饭一不留神把餐厅的杯子给带出来了.于是他妈妈吓唬他说偷东西要被警察叔叔抓走的,孩子瞬间吓哭了.边哭边叫:“妈妈,不要报警!我是你儿子啊!我是你亲儿子啊!”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一直抱怨上苍,让我摊上世上最讨厌的妈妈。从小她就强迫我吃早餐,上学之前必须喝牛奶。妈妈在我上学前给我做好三明治或者给我一个水果,而人家的孩子却可以在上学路上买汉堡、热狗或其他可口的早点。最烦人的是妈妈的唠叨:“快吃!”“快走!”“好好做!”“必须做完!”  相似文献   

17.
从幼儿园回来,女儿给我讲了一个刚刚学会的“品德”故事—— 爸爸妈妈生气了,爸爸像个大狮子,妈妈像个大刺猬;  相似文献   

18.
杨玉霞 《现代妇女》2005,(10):22-23
相信没有人会忘记,2003年那场可怕的灾难。至今我们还为自己的健康庆幸,也更懂得珍惜生命。而更让我记住那年的原因是我和张朝在“非典”中悄无声息地举行了婚礼——这场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的仪式。我想说的是,“非典”不但没有抹杀我们婚礼的快乐,反而给我带来了最难忘的幸福时刻。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父母曾长期生活在农村,我的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小的时候,常听妈妈在亲戚邻里面前抱怨自己命不好,结婚的时候穷,糊里糊涂地跟爸爸结了婚,也没请什么客人。现在看着年轻的女孩们结婚的时候一个比一个风光,心里就特别不好受。妈妈每次这…  相似文献   

19.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20.
“贵人”     
一瓶茅台,两条中华,一块在科。你推我换,一个非送不可,一个坚决不收。“老叔,您说什么也得收下!卷我的面子没啥,我的面子他几个钱!您的名声要紧,乡邻问我我怎么说呢,只好说您官当大了,不认亲了……”“当初求您的时候,我是空着手来的,明白您有忌讳;现今本办成了,我知思不报,叫不懂事理,昧良心,睡觉不安生,心里堵得慌……”“再说了,您给我什1办这么大个事儿,连个响屁也不放,人家会说我批六子属‘犁碗子’的——往一面翻上,今后我还怎么出头露面?……”“这点东西,只是个心情、意思,又不是给您‘点币子’……”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