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3.
叶青 《决策》2014,(10):38-39
20年后的新预算法基本上把20年来的财政改革,都“改”进了预算法。新预算法开创了中国财政的新局面,尤其是地方财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财政的公共性演进应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的演进过程的分析,尝试探析财政公共性的发展,并对财政“公共性”与实践相适应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揭示强调财政公共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于,指导政府坚持财政公共性的价值选择,以财政公共性为财政理念进行财政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6.
预算是经由立法机关批准成立的政府年度收支计划,是对未来年度政府收入规模、支出控制所作的预测、设定,实际执行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预算中发生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是,差距一般不宜过大。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连年大额超收,这几年,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远远超过预算所预计的增长,比例过高,如此大额度的超收反映了预算体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大额预算超收收入形成的原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财政超收收入的现实出发,以期找出大额财政超收收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把数量分析方法引入到财政管理中,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分析了财政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现状和在建立财政决策支持系统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建立财政决策支持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县乡财政困难及其对财政支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县乡政府的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几乎成为普遍现实。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县乡财政的严重困难。而形成县乡财政严重困难的根本原因,多在体制性或政策性方面,并非短期内容易消除的。因此,增强县乡财政的支农能力具有艰难性,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应做5方面的调整。即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中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监督,优化调整政府支农方式;从战略上培育县乡政府的支农能力,逐步明晰各级政府财政支农的事权。  相似文献   

9.
10.
王鹏  王兰 《管理与财富》2008,(11):14-14
本文简单介绍了不同学者的财政分权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对的财政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26日下午.中共房县县委在县礼堂召开县直机关换届集体谈话会,宣告县直机关换届工作结束。房县财政局领导班子被县委、县政府高度评价为“改革、创新、谋求发展”的好班子原班留任。六年来,房县财政局领导班子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求是创新,勇于探索,带领财政干部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房县财政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财政国家是拥有现代财政制度和合意财政能力的国家,是以现代财政制度为切入点建立起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国家。现代财政制度应该包括现代税收制度、现代预算制度、税收法定和明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本文构建了一个"比斯利"式政治代理模型,通过该模型来阐述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财政国家的构成要件及其逻辑关系。模型分析表明,税收能力、预算能力、税收法定和健康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将有效促进居民福利的提升。文章还对中国分税制之后的财政制度建设根据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面临关键的转型期,在税收能力、预算能力、税收法定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几个方面面临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与财政发展概念相关的财政能力入手,在比较分析并明晰了财政发展内涵以后,选取能够反映地方政府财政发展全貌的经济环境、可持续性、公共服务提供能力、财政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和公共服务改善度等六个分项指标建立县级财政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俊生 《决策探索》1994,(10):15-16
分税制改革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原有财税体制的过度集权的“大锅饭”弊端,崦且对于另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事权与财权的相互平衡机制也是十分有利的,但从地方角度看,这项改革无疑是断了地方财政的奶,各级地方财政再也不能无限量的去淘国家财政的“大锅饭”,唯一的出路是加大改革力度和配套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灵活有效,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运行机制,着力解决自身的财政平衡问题,否则,财政工作就不能适应地方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会成为地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那么如何建立地方财政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分税制以后,基层财政困难重重,县级财政为摆脱困境积极组织财源招商引资的道路也频频受阻。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却带来更多机遇。本文以苏北某县为例,分析其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危机申所受影响及获得的机遇,并就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招商引资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对社会保障承担的责任有增无减,社会保财政风险不断加大。面对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障财风险,完善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任务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与县级财政解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5年间县级面板数据,从财政自给能力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在促进我国县级财政解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收支分权在县级财政解困中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财政收入分权水平提高有助于增强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实现县级财政解困;财政支出分权水平提高则会显著加剧县级财政困难程度。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财政收支分权的不对称性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包括撤乡并镇改革和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在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和改善财政状况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反而不利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19.
20.
县、区级政法部门担负着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做好县、区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工作是地方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不仅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本文以东宝区为例,就近几年来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