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法因为推崇理性,被尼采视为对安全、保险、稳固、不变的物化世界的拼命追求,或者对背后站着个上帝的近代自由的追求,因而与传统形而上学逻辑一致。与在其他方面继承、肯定尼采不同,《启蒙辩证法》高度肯定被尼采贬斥的"辩证法"。但《启蒙辩证法》也在某种意义上接受尼采意味着对安全、保险、平庸的物化世界的批评,使辩证法放弃与进步原则的必然联系,更多地依靠自否定原则与和解精神来确立辩证法的积极性价值。这种辩证法观仍然是马克思、黑格尔和尼采的某种整合。  相似文献   

2.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围绕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纠缠,阐述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的抽象同一性原则而最终堕落为工具理性的统治,他们对“启蒙辩证法”的这种独特见解则体现了他们始终在形而上学范围内对现代性的批判路径;在《否定辩证法》中,阿多诺进而致力于阐发其“否定辩证法”所要表达的主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旨在作为对传统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瓦解的逻辑”,同时他还假借“星丛”这个非同一性的“他者”概念,隐喻其对人类的“和解”、“共生”理想存在状况的渴望。在这个意义上,《否定辩证法》就体现了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重建,但这种重建就其本质而论仍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开展的。阿多诺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和重建体现了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实质,不仅是发现和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更深层的是揭示和批判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体制的交换原则与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的“同构性”,因此,对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强制性的批判。阿多诺在马克思之后实现了对同一性逻辑的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瓦解。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4.
胡绪明 《北方论丛》2008,(5):120-124
《启蒙辩证法》指认了现代性意识与启蒙理性之内在关联:有意义的主体对无意义的客体的统治;抽象同一性的量对多样性的质的统治。《否定辩证法》通过戳穿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纠缠的秘密,借重“概念的星丛”重建非同一性形而上学,瓦解现代性统治之形而上学根基。阿多诺虽对现代性之形而上学根基予以激烈批判,但终因未触及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真正根基而止步于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通过"概念"的自我否定,揭示了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最终遭到了窒息.马克思通过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自否定"精神,来分析资产阶级社会"抽象成为统治"的实质,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及其自我否定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以"资本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6.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从社会史观的逻辑理路出发,立足于神话与启蒙的双向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视域中的工具理性、主体性原则、进步史观的批判.而"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成神话"则是该书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总体性纲领.该纲领体现了对现代性的两种态度:其一,神话已经是启蒙,表征的是对现代性的规范;其二,启蒙倒退成神话,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玉良 《社会科学研究》2007,203(6):116-120
《启蒙辩证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启蒙不断地自我毁灭并最终倒退成了神话。这个具有冒险性的思想把尼采作为一个先驱者,即认为尼采预示了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辩证法。但是,《启蒙辩证法》最终却又把尼采看成是启蒙思想的代表,是极权主义的原型,他没有摆脱启蒙辩证法的魔咒。对此,笔者将指出,《启蒙辩证法》对尼采的模棱态度与自身的立场有关,其中也包含着对尼采的误用。  相似文献   

9.
《启蒙辩证法》的隐秘主题就是焦虑与恐惧。《启蒙辩证法》与德国浪漫派的思想渊源应予重视。焦虑成为现代哲学的问题与浪漫主义密切相关。在《启蒙辩证法》与A.施勒格尔的"启蒙运动批判"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类似与一致。揭示启蒙中蕴含着焦虑与解释启蒙理性的情感根基直接相关。在弗洛伊德对成长期儿童的焦虑分析以及焦虑与恐惧的区分、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分析、《启蒙辩证法》的启蒙批判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异在他者引发的焦虑是西方启蒙的核心问题之一。进一步地反思、遏制、消解焦虑情绪,走向与异在他者的和解,是推进启蒙的主要所在。理性、支配和恐怖,是立足于这种焦虑观反思启蒙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黑格尔的否定性的"概念辩证法",本来是为了克服和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僵化的二元对立,以此来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由于其根本上是"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和泛逻辑主义,又导致否定性的辩证法变成了"非批判的唯心主义",最终还是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合谋"了.  相似文献   

11.
《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它表明启蒙仍未完结,哲学仍富有批判性力量,尽管这样的哲学不再与神话和诗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12.
启蒙哲学是张扬人之主体性的哲学,通过对《启蒙辩证法》文本的爬梳,可以厘清启蒙存在走向自我毁灭以及超越启蒙之启蒙的双重辩证法.主体性视角下,启蒙的第一重辩证法表现为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逐步确立,但在世界被彻底启蒙的同时,主体性反而走向了衰弱.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并非意味着对主体与客体框架的放弃,而是通过文本本身这样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形式,使我们重新实现主体的再启蒙,完成对自命为启蒙的虚假的启蒙的超越.在主体性解放的意义上,启蒙的第二重辩证法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文化/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性的反拨,再度推向了从解放到神话的自我异化之途,演绎出一种可称为“欲望辩证法”的文化/审美逻辑。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既反映了90年代以来文学转型与文化动力的复杂性与逻辑必然性,也体现出这一时期文化精神式微的内在症结。  相似文献   

14.
周凡 《河北学刊》2007,27(6):45-51
正式出版于1947年的《启蒙辩证法》是在1944年油印本的基础上增改而成。作改动的地方不仅是书名及文题,也体现在对文字的润色和内容的调整上。这些变动反映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有意疏离以及由意识形态批判向总体性"终极揭露"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启蒙辩证法》中,法西斯主义的"事实神话"是研究的起点,而叙述的起点则是"启蒙",同时,为了阐明启蒙的衰退,作者又回溯到历史上的神话。所以,《启蒙辩证法》不仅存在着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而且存在着现实神话与历史神话的纠缠。《启蒙辩证法》既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启蒙自身具有内在缺陷的观念,又借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名及其表现方式,但是,"启蒙辩证法"却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根本不同。启蒙理性不是把自身表现为一种有待完成与提高的开放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无可救药的结构性衰竭与失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的这种态度更戏剧化地表现在他们对康德道德学说所作的萨德化理解上。因此,《启蒙辩证法》不仅是后黑格尔主义的,也是后康德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张薇 《兰州学刊》2006,(6):30-32
康德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混淆了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的原则界限,把自在之物当成了可认识的现象,于是便产生了“先验的幻相”,并为其所欺骗。与之相应,康德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展开了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学说,赋予理性矛盾特有的形式,破除了旧形而上学的独断迷梦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促使黑格尔比较全面地从多方面对矛盾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二律背反”学说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成为达到黑格尔的积极辩证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白刚  吕鹏 《学术研究》2012,(11):8-13
从古希腊哲学产生的作为"对话"的辩证法,实际上是通过"辩难"来探索真理的过程,所以它内含一种否定的批判精神。在康德和黑格尔对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本性的恢复和推进的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和"共谋"的揭示和否定,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的辩证法",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增殖"及其所需的"逻辑架构"的双重批判,而这实际上正是辩证法本有的批判精神的实践发展和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启蒙辩证法”的两个命题,“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蜕变为神话”,分别表达了对启蒙的肯定与否定态度。将理解的重心放在第二个命题上,则会得出阿多诺、霍克海默全然抛弃启蒙事业的结论,而对该辩证法的完整理解告诉我们,“启蒙辩证法”正是要将启蒙从它的“盲目统治”的扭曲形式中拯救出来,最终给出一个积极的、救赎性的启蒙概念。由此出发,文章最终将阿多诺、尼采一并解释为康德式启蒙事业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8.
林清新 《理论界》2008,(3):97-98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因此,启蒙走向了自我毁灭。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启蒙”的概念的发展代表着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启蒙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反思启蒙一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阐述了"启蒙已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从启蒙的实质、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自毁原因等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与阐释.温习智者的教诲,提高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警醒.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一直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宣告了传统同一性辩证法理论的终结.柏拉图"思辨辩证法"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我们必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返回到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对话辩证法".语言哲学发生的语义学向语用学的转向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契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并不是语义学的转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内涵就是"对话"作为一种以言行事行为,在一种完成行为式立场上,通过语言游戏,最终达到商谈共识,从而实现团结的目的.因此,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具有双重的意蕴,在语言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对话辩证法,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团结理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作为一种"对话辩证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辩证法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