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变动、收入水平对产业结构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与物价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物价增长率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川经济结构现状及目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产业结构从纵向分析,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1982年间农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表明率先在四川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第二阶段是1983~1999年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  相似文献   

3.
一、两岸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1、大陆随着全国经济普查查实了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中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46.2%,40.7%。值得关注的是,在GDP总量多出的2.3  相似文献   

4.
《青海统计》2004,(5):11-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03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左右。但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  相似文献   

5.
一、三次产业发展的进程及现状长期以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经济处于低效益发展状态。1990年科尔沁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05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36亿元、3.99亿元、3.7亿元,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为36,2:33.l:30.7,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二三产业;2000年全区GDP为 56.96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34亿元、22.61亿元、17.21亿元,三次产业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6.
罗彬 《广西统计》2001,(5):36-38
产业结构是社会经济的骨架,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动力,回顾兴业经济的发展,无不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息息相关。1990年以前,兴业的经济是典型的农耕型经济,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 比重高达70%以上。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新兴业县的设立,三大产业的经济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业作为后起之秀的生力军地位日益突出,经济结构的改善使财源得到有效的拓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上升到5%左右。二○○○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8亿元,占49.1%;第二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占23.7%;第三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占27.2%,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基本为第一产业占一半,剩下的二、三产业各占一半(第三产业比第二略强)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近几年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发达地区水平,根本原因是工业落后,产业结构失衡。目前欠发达地区平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左右,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工业比全国平均比重分别低20个百分点,尤其是缺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对农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缺乏带动力,导致综合竞争力低,发展缓慢且后劲不足,与全国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8.
《浙江统计》2004,(3):1-1
改革开放以来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03年熏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10万亿元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左右。但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熏了解还不够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熏就是要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熏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熏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首先熏…  相似文献   

9.
袁琦 《四川省情》2001,(10):25-27
近几年来,温江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同时,注重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我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好成效。温江县的GDP由1995年18.7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00年比1995年增长80.5%,年均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6%、13.4%、14.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关系由1995年的19.6:49.7:30.7调整为2000年的13.2:52.3:34.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80.4%提高到2000年的86.8%。  相似文献   

10.
一、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2004年陕西经济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陕西GDP为3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372.3亿元,增长9.3%,一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增长16.7%,二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2亿元,增长10.4%,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2004年人均GDP达8543元,约合1032美元,比上年增长1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要实现2010年经济发展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发展成西部经济强省的近期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1)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统计资料显示2000至2003年四年问我市农业增加值分别为139.9、143.2、145.9和147.5亿元.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2%、10.9%、9。6%和8.3%,逐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与二、三产业的高速增长相比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扩大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但会减少经济的规模;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一、“十一五”期间,西安市节能降耗与全国、全省的比较(一)西安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西安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0.34%.比2005年降低1.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字看青海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结构一降两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统计》2008,(10):42-42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给出了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长期关系,同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到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短期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7%,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9%,西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7%,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增加了5.03个百分点;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2%,增加了4.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金融因素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对湖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融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呈反向关系,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反方向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湖北金融发展的区域特征、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与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