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同“人生来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世界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也十分珍视国家“生来自由平等”,近400年的国际关系史,就是各主权国家追求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历史。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速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步伐,但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含义、发展历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阻碍因素,论述了几种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进程。冷战后,虽然国际关系民主化有了一定进展,但也遭到少数西方国家的破坏。全球化要求有一种新型的全球政治秩序来适应全球经济体系,而从政治战略工具的意义上看,国际关系民主化正是解决全球问题和保证全球化本身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也决定了它在世界发展中的重大价值及全球政治民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全球化对国际关系民主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两大进程和发展动力,两者主要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各国出于维护世界稳定和加快发展之需要,应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化两大进程。  相似文献   

3.
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但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国际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的新形势下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邓小平的机遇思想 ,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 ;紧紧把握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基本观点 ;加速经济建设 ,推进体制改革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加快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企图利用“一超”的地位,推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全球战略,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最大的障碍。争取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理想。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关心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十余年来,为维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大环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主张。一、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  相似文献   

6.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的格局带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同时也给中澳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一度使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对世界民主化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一个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化的时代正在到来。〔1〕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澳大利亚则采取了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对外政策,台湾当局不失时机,加强对澳经济和政治攻势,一时间,中澳两国间的矛盾与冲突激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国家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实使有关世界民主化的幻想破灭,中国实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多样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多样性所伴生的差异性和矛盾性会阻碍国际关系的民主进程,因此本文立足于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下具体分析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世界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世界多样性的演变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必然历史地归向于民主化的前途,这是世界发展的大势。因此,为了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其出路在于必须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动力、以建立求同存异和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杠杆、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为目标。世界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进行这样的路径选择,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 ,为维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大环境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理论主张。本文初步探讨了江泽民提出的民主化理论的背景、理论内涵与主张、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关系因此迅速发展变化 ,显露出一系列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赢”关系将取代“零和”关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共同利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综合安全战略将取代单纯军事安全战略、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国家主权面临冲击和挑战、国际行为规范化日益加强、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更为强劲。适时调整过时的外交理念 ,努力改变不当的国际行为 ,积极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创新发展勾勒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大体轮廓,其时代进展、政治经济实践更是使其蓬勃前进的根本推动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充满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更要积极地调整自己,主动地对应这一趋势,以实现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共存与双赢。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互构统一的过程.笔者借助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政治也分为两个层次,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国内和国际两层内涵,而且国际政治文明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国际政治文明建设主要面临经济全球化、WTO与和平崛起这三大挑战,这就涉及到中国"主动融入"、"民主建设"、"按规则办事"和"发挥积极作用"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建国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及时把握时代发展、国际社会演变的脉搏和契机,并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和政治格局,对我国国际战略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国际政治格局、时代主题、国际政治行为准则及国际新秩序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政治理论。中国获得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应归功于这些领导集体。学习和掌握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理论,对研究和预测当代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第二轨道"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其突出特征是非官方性和有意识地影响官方决策。它凭借非官方的身份及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第二轨道"的兴起是当代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也有着优化国际政治关系、增加信任、缓解危机、推动国际政治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且对国际关系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深刻认识这些理论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法理学上的部门法划分标准以及新近提出的国际民商新秩序概念,统一实体法在国际法学体系中宜归入国际私法学范畴。现存国际法学体系的构成受到挑战。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服务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因为调节国际经济生活而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国际私法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论合作机制影响当代国际环境的制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 ,行为体的行为规范对于国际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量的政治、经济交往、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平衡都是通过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实现的。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普遍重视的合作机制 (regime)就是建立这种稳定结构的产物 ,维持稳定结构的关键是机制的有效性 ,它是检验合作机制规则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对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阐述了新科技革命导致各国实力的不平衡,引起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新科技革命加快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周期;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转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同步发展的政治问题 ,它历经古代中世纪的政治恐怖手段、近代的恐怖主义和现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三个阶段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由于全球化中的贫富悬殊、冷战的后遗症以及世界政治格局转变诸因素 ,在组织上已经形成跨国网络 ,活动日益频繁、形式多种多样、动机错综复杂、对平民的伤害和对国际经济的破坏程度都在加剧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反恐的大气候 ,但在界定恐怖主义问题上仍然是共识与分歧并存。为维护我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保持战略主动地位 ,我国学术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作深入研究和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20.
1930年代,重组后的清华政治学系拥有一批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其研究主题涵括了政治学原理、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四大领域,外围以法学为基础,细化到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的具体研究。清华政治学人打通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主要教学科研人员形成了与自身特长相结合的研究路数,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现实关怀,敢于向国际学术大师发起挑战。他们在内部具有高度张力的学术团体讨论中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并且注重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结合,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这些使得清华政治学从研究主题到学术水准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