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宝卷念卷是明清以来带有信仰特质的民俗宗教活动,土族活态宝卷念卷是最近发现的唯一现存的少数民族宝卷念卷。这一民间说唱与民俗宗教文化是土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土族宝卷中《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是土族宝卷中历史最早,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宝卷。这部宝卷保留了民间教派宗教的思想内核,但受当地浓厚的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在民和土族地区的传播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藏传佛教在民和土族地区的传播和文化整合的叙述,揭示了目前民和土族宗教信仰中藏传佛教成分的来源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主要为汉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者主要是汉族,有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仰。截止1995年底,全省信教人数约为2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数约为202万人,占全省信教总人口的96%。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散居于该省的民和、大通、乐都、贵德、门源、乌兰、都兰、祁莲、尖扎、西宁、同仁、河南、化隆、平安、湟中、湟源和甘肃省的天祝、临夏、甘南、兰州、张掖等地区 ,总人口近 2 0万人。由于土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 ,加之其他民族的史料对土族的记载又零散不全 ;另外学术界对土族的研究更多地注重于历史和语言方面 ,而对土族藏传佛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针对这一现状 ,力求梳理藏传佛教在土族地区的传播简况 ,同时也加深笔者对土族宗教信仰情况的认…  相似文献   

5.
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响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分区的基础上,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横向比较了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各文化分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藏彝走廊民族与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指出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具有跨民族或族群,乃至跨语支传播的总体趋向,存在着层次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或族群在将藏传佛教因素有机地融入本土宗教信仰中的同时,仍从宗教职业者构成、本土语言和宗教观念等层面坚守本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畔之仰华寺与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会晤,并皈依了藏传佛教。青海自然成为藏传佛教僧众来往与蒙古各部落与西藏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必然会对甘青地区的土、蒙古等各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传入土族社会并渗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一方面它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土族社会的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土族地区的寺院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心,一些土族的高僧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著述与宗教实践,对加强土、藏、蒙古、汉等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文化互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陈东 《西藏研究》2008,108(2):102-108
硗碛是雅安市宝兴县唯一的藏族自治乡,处于藏区东部边缘,与汉、羌地区相交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为藏区的边缘,当地民众的信仰呈现一种多层次及多种信仰交织的复杂状况.藏传佛教信仰不仅与当地的民间信仰、道教及汉地其他信仰相并存,且各种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兼容、并行不悖,呈现出十分和谐的局面.此现象在文化边缘地区颇具典型意义.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硗碛藏族乡宗教信仰及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族...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原始宗教是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化传承方式、过程、内容的控制;对刀耕火种农业模式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对社会的渗透与控制。随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中断、农业生产领域技术的科学化、传统社会控制模式向以现代法理秩序为主导的转变,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古族信仰文化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 ,但同时又保留某些古老的信仰文化 ,有的甚至遗传至今。本文就此进行了概略的记述 ,从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王》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其中的谚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它是藏族古老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宗教渗透三形态说",认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文章首先介绍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搬迁情况,然后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描述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最后,文章对这些适应现象做了一些分析,指出移民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各民族不分大小、历史长短、发育阶段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各民族有政治上、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平等地位;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各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我国各少数民族堂堂正正地成为祖国大家庭的平等的一员,积极参与管理社会和和国家事务,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位于亚洲腹部地带,历来是多民族、多文化的汇合地,也是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是民族利益的重要体现形式,对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中亚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不仅使得该地区民族问题复杂化和国际化,而且也给这一地区国家关系乃至国际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主流思想上。本文从分析近代回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入手去解析这场运动的主流思想 ,分别就他们对民族、国家、宗教的基本认识、对爱国与回族、伊斯兰教的关系的探讨、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作具体的述论。同时 ,将其放到整个回族历史中去考察 ,指出其主流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民族、宗教统一发展的追求。认为这场运动的本质是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深深地注入到回族的发展中 ,为近代以来回族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了回族思想史的新页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