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本文对汉语性詈语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作了分析,并从传统文化角度对汉语性詈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做出阐释。通过对这一类詈词的分析研究,显示了对詈词进一步研究和规范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政治语篇和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伴随社会发展并反映社会现实。借助于隐喻可以研究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在此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着重研究当今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美学功能等,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詈语即骂人的话,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特征,詈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詈语即骂人的话,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特征,詈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汉语詈语的按致詈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类:诅咒类詈语起源于原始语言崇拜;禁忌类詈语是对禁忌的突破;贬损类詈语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反映;歧视类詈语反映了男尊女卑等传统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违背伦理伦理道德类詈语则能够折射出特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汉语-英语委婉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各种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委婉语的使用及其表现手段入手,进行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比较,很有意义。委婉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不同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和人们各不相同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明显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标记,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几种不同角度来分析委婉语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中意义用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使用和理解委婉语,使其为社会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亮  田强 《南方论刊》2008,(10):103-104
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语码本身的交际功能、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汉委婉语与中西语言文化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不同语言和文化所共有的语言现象。本文运用功能对比分析法,从表达形式、功能和使用情况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的异同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同时探讨各自所蕴涵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内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带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言语手段。对委婉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方式做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风格,对于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通过量化藏语中有关"茶"的词汇,利用"茶"的文化语言学价值,分析了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以及"茶"在近代西藏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本文以动物词语为例 ,从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言中具有的相同与相异的文化涵义 ,相同的文化内涵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来表达 ,以及出现相应的文化内涵空缺现象等方面来进行动物词语与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通过比较 ,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11,32(1):142-144
时间词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对比研究显示,二者分属不同语系,差异较大的这两种语言中的时间词却在语义、句法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共同之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纷繁复杂的语言个性后隐藏的共性。同时也为时间词词类地位的确立提供了较为有利印证。  相似文献   

14.
戴云 《北方论丛》2003,(4):109-113
称谓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化现象。从称谓词的社会化内涵入手,以发展的眼光,对当前网络语言行为中的崭新称谓形式进行思考,剖析其社会成因及化特点,是网络语言发展及规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文化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和文化语言学观点透视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文章认为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透对对汉语例词的文化义的分析,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语言科学的研究,窥见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汉语的文化义似应从以下方向发掘:成语与典故义;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代义;附会与象征义;联想与联想义;情态下褒贬义;风格与语体义;形态、色象与形象义等。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差异。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本文从词语的概念意义、比喻联想意义及情感意义三方面的不对等,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深入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对外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勇 《北方论丛》2006,(5):61-64
文化研究当前所处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批判维度的退场导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批判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社会分析的再出场意味着符号解读的退场,那么我们又将失陷在历史话语的迷宫之中。其实,对于中国从事文化批评的知识分子来说,关键还不是理论范式问题,而是中国现实的具体的语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潘苏悦 《学术探索》2013,(12):106-109
流行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变体,因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且相当部分与特定社会事件相关,正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2009至2012年十大流行语为例,先总结流行语的来源,再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探析其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人们的心智具有体验性,思维具有隐喻性和想象性。人类概念系统是隐喻的,理解和真理是相对于人们的文化概念系统,意义来源于物质和文化环境中的身体和社会经验。语言学理论是通过对大量语料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支撑其论点,蕴含民族文化特征的大量汉英"圆"/round的隐喻句子是论证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很好论据,对其差异性分析又能清晰地展现民族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看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