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几年来,一种140字的微博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动员力强等特性,以及微博不良信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造成舆论失控、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完善网络信息服务许可、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微博传播服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技术对负面信息的监管运用、注重行业内部监管以及提高网民道德自律意识等措施,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一种140字的微博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动员力强等特性,以及微博不良信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造成舆论失控、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完善网络信息服务许可、从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微博传播服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技术对负面信息的监管运用、注重行业内部监管以及提高网民道德自律意识等措施,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微博因其具有瞬时性、互动性、及时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备受社会关注。通过对2012年微博研究总体状况的梳理后发现,微博研究主要包括微博与自身发展、微博与传播学、微博与舆论、微博与人际关系、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微博与新闻业务、微博与营销和政务微博研究等方面:内容以网络舆情、微博的发展、微博与法治、微博的治理、政务微博、微博与传播学等为主;在研究方法上由单一理论研究为主向系统化、实证化以及多角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黎小红 《南方论刊》2012,(4):109-110
微博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青少年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新浪微博视域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微博在中国正式流行到今,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已被誉为继立法、司法、行政、大众传媒之后的"第五种权力"。"微博改变中国"已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作为传播载体的智能手机微博集成传统媒体、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四大媒体的内容已成现实,这一廉价、高效、便捷、普及的媒介使微博影响力更难以低估。对官员在这一区域的活动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互联网管理对策,完善公务员管理体系,保护微博官员利益,发挥官员微博的积极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的媒介互动与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相对比,才具有意义;换言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被赋予某些其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同样地,新媒体也是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中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竞争排斥又相互依存。同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身处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面临某些共同的困惑和相似的选择;同时,作为相对比而存在的两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又面临着各有差异的受众,代表着不尽一致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在一些问题上又必须作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公共传播机器,新旧大众传播媒体除了相互印证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之外,随着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与日益兴盛的自媒体传播构成竞争。这使数字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如此,传统媒体便又多了一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8.
"博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博客的概念和发展史入手,从传播的模式和传播形态两方面,探讨了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传播学意义.文章分析了博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生互补关系,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危机,已经是学界之瘁和业界之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报纸在新传播生态中应发现自己的短板并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进而确认修正与坚守两大课题.Ⅰ传播是基于用户体验,以个体发挥和个性表达为主要诉求的,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传播生态.以Ⅰ传播为对标系,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作为报纸的对标研究与学习对象,可以将传统媒体的危机从技术威胁论升华到生态共生论,既为“报纸的冬天”明确颠覆性的原因,又为报纸的修正找到建设性的方向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政法 《兰州学刊》2006,(12):192-194
本文从社会、传播、个人三个层面对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话语责任进行了探讨,并理析出了确立和承担话语责任的两个基点:立足于大众传播的性质和任务,立足于主体的认识和创造。文章认为,社会层面的责任承担,在为大众传播确定方向的同时,也为具体的有声语言创作确立了高远的目标;传播层面的话语责任是主体对大众传播作用具体化的认识;而在个体层面,话语责任则是指传播主体进行具体的语言创作、话语表达时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微博文学是指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新文体,通常文字在140字以内独立精短的文学作品。微博文学经历了孕育和成长时期,其语言精炼、具有即时性的个人表达、互动式交流、是真实生活的缩影,一般可分为新闻类微博、散文诗类微博、小说体微博、评论性微博。微博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体裁、内容和表达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博问政是促进政府与民众互信的新途径。微博问政条件下的政民互信关系是一种新型互信关系,与传统的政民互信关系相比具有自身显著特点。由于主体媒介素养不高、微博自身的隐患以及运行机制的缺失,对新型政民互信关系的实现构成了挑战。通过提升政府微博问政的能力、增强网民道德自律意识、推进政民微博互动常态化、完善微博问政应对机制等途径来促进政府与民众新型互信关系的构建,是新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何旭 《理论界》2014,(3):22-25
微时代下,党群关系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情况,而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给党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党必须正确对待微博和合理运用微博,改进党群关系发展思想,遵循微博发展规律。结合微博给党群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依托微博平台研究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路径,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微博党建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微博空间的媒体知识分子与社会公益行动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在网络上下都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知名调查记者发起并调动众多社会人士参与并推动的.在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因诚信危机而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媒体人转身公益人并取得一定进展和影响力的案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的呈现,而且是媒体工作者与新媒介、社会变革之间建构的一种新型互动关系.深入分析调查记者的公益转型之路,反思媒体知识分子主导的社会公益行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对于思考新媒体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信以其即时性、精准性、移动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商家进行移动互联网品牌营销的绝佳平台。文章基于微信营销,探讨了品牌意见领袖与品牌关系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构建了品牌意见领袖基于微信营销影响品牌关系质量的研究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法展开相关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品牌意见领袖微信内容质量正向显著影响品牌关系质量,品牌意见领袖微信活跃度正向显著影响品牌关系质量,品牌意见领袖与粉丝的互动正向显著影响品牌关系质量。根据研究结论,对企业基于微信的品牌意见领袖营销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博客传播探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欠缺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要的网络行为之一。然而,大学生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与博客固有的传播属性发生种种行为偏差,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媒介技术落后、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弱和主体意识淡薄等欠缺。基于此,我们试图寻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博客之间的契合点,从而确定基于博客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开展公益活动,注重由少积多的公益行为。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参与人数多、事情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运用现代传媒方式等特点。结合微公益呈现的特点,对微时代下的人人公益行为以及微公益过程本身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社会信任、道德自觉性、法律关系、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公民进行了关于微公益认识与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伦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着手,介绍微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微公益伦理存在的原因,提出从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力度的完善、诚信品质的落实及网络道德的建设等方面应对微公益凸显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微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网络微文化指的是一种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注重微观和个体,以个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全新社会文化现象。网络微文化在兴起和发展中有其独特的基本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网络微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国家正确的引导,包括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网络微文化的正能量和推进网络微文化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总之,对于网络微文化的正确探索和理解已成为人文、社会学者以及相关政府决策部门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