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描画了满族皇胄在民国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典雅精致的生活,其中对饮食文化的书写别具一格。她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满族皇室家族的日常饮食细节和习俗,这些描述与刻画是满族食品精巧化、艺术化的写照,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体现。叶广芩也书写市民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北京民俗文化的魅力和蕴藉。她以人物的命运起伏以及人物的性格勾连起食品之美、饮食之趣,以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现民俗文化,以饮食书写人生和人性,写世事无常中人的处世之道和生存哲学。这是叶广芩超越其他民俗小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早期小说创作与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息息相关。1990年代,迟子建尝试"打开屋子"让她的人物走向外面的世界,使她的小说"温暖而略带忧伤"的人性意蕴获得了丰厚的文化底色。进入新世纪以后,迟子建小说创作表现出对生态文化的自觉,这种文学自觉不仅仅是她艺术上的成熟,也是她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3.
明朝末年,山东琅琊人郑先甲跟随在清朝为人质的朝鲜世子东归,其后世遂在朝鲜繁衍生息.郑氏出身于仕宦之家,避居朝鲜前,主要生活在山东这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特殊的家世背景对他的为人为学产生重要影响,儒家传统观念亦在这一移民家族的众位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4.
明清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结合社会、文化等背景,正确把握小说创造主体的创作心态,深入剖析家庭家族长篇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浓重的悲剧文化精神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贵族文化是随着贵族阶层的确立而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文化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英国被认为是贵族文化色彩最浓郁的国家,莎士比亚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背景中,他与绝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贵族情结,并将贵族文化元素渗透融入到其戏剧创作中.文章对莎氏悲剧与喜剧中的贵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阐述了贵族文化的形成及特质的基础上,对莎士比亚的贵族情结以及受此影响的戏剧创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莎氏喜剧中的贵族人物的塑造以及莎氏悲剧中的政治精英人物的刻画,以全面解读莎剧中的贵族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家族作为一种观念、制度、文化引起了不少作家关注的热情,当代文坛出现了不少风格独特的家族小说,这些创作在继承中国现当代家族叙事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其对家族观念与民族革新等关系的历史反思;对家族精神性格与生命意志的弘扬;对家族生活与伦理情感的颠覆和解构走向了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创作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底蕴建立在其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乡土记忆之上。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是莫言成长记忆中的生命情结;从"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到"阶级成分论"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莫言人生和创作中的历史记忆;以"高密东北乡"命名的故乡是作家莫言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难所。莫言小说创作是其童年经验与成长记忆、家族经验与历史记忆、乡土经验与感情记忆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具有边缘人与流亡者的文化气质,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的小说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主题意趣与独特文化意象,并致力于对社会边缘阶层的关注,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的品格。莱辛小说的创作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27年,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尖锐对立,家族亲缘关系让位于阶级关系和同志关系,阶级斗争的主题统摄文学创作。现实政治抒情、革命历史传奇书写、高大全英雄人物塑造,取代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层次反思,对家族生活的表现,仅仅隐含在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和农村变革的描述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在这一阶段逐渐退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作的雅俗方式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认为张爱玲小说首先关注与市民大众的阅读沟通,其作品以写"世俗"生活为主,接近通俗文学文体和载体,流行于市民之中,即写俗近俗通于俗.但她并未沉湎于"俗",而是在"俗"的基础上,化入她独到的才情哲思,终于使作品能从俗中见雅,有时能以俗为雅,显示出独到的创作路子,也代表了现代高雅文学适应文化市场时所表现出的成熟姿态.张爱玲作品对当下文学文艺和文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宗喀巴大师的家世放在吐蕃、宋、元、明时期湟水流域各部族的聚合、衍化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同时依据有限的藏汉文史料和一些口碑资料,对有关宗喀巴大师家世的"华锐玛姓家族说"和"宗喀十三族之祁家族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认为根据历史大线索,宗喀巴大师的祖上为"宗喀十三族之祁家族"的可能性最大。同时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元代以后,其家族已归入了"宗喀十三族"或纳入了"宗喀十三族"活动的地域,明代以后又进一步纳入到"塔尔寺五族"的范围内了。  相似文献   

12.
家族小说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和认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冲击下,1990年代以来家族小说再度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坛景观.究其原因,主要有西方文化扩张、社会全面转型、家族历史命运、作家创作情感4个方面.1990年代以来的家族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对精神家园的寻找重建来展开民族国家想象,为当代文学参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3-87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启人,是"心理学派"先锋实验者和领袖,她把现代主义心理小说的各种可能性发挥到极致。她在创作上,对印象主义美学观有着高超的驾驭。其创作的经典小说《雅各布之屋》,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印象塑造人物,采用很多看似散乱的主题,以及由印象组成的各种"存在的瞬间",并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讲述小说人物的内在真实。小说融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引领了20世纪初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也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小说描写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内地一个农家女儿爱玛堕落的悲剧。作品取材于当时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鲁昂实习医生德拉马尔的续弦夫人爱看小说,生活奢侈,气质浪漫,她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最后因负债而自杀。穷医生不堪伤心,不久也自杀了。福楼拜对这个普通家庭的悲剧在艺术上进行了提炼和开掘,注入了社会内容。他不写她的丈夫自杀,而写贵族地主对她的引诱,写贵族教育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她心灵的戕害,以及淫糜享乐的社会风气对她的腐蚀。从社会、文化、心理、婚姻等各方面写出她堕落毁灭的必然性。借她悲参的一生来揭露法国外省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文学对家族文化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在新时期家族小说创作中,当代作家由20世纪80年代对家族伦理的批判与嘲讽走向90年代对家族文化的情感认同与精神重建.文化认同表现在叙述者对血缘关系与家族伦理中积极因素的肯定,对"家"的眷恋与归依情怀.在精神重建时作者常常把敢爱敢恨的性格、野蛮、强悍的天性作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以积极的态度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与民族文化精神重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9.
"五四"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她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小说的引进介绍不可分,但她与传统文化、文学的联系更不容忽视.现代小说生成之中,其小说结构形态(文类)的形式背后,也联系着宇宙观、人伦精神、"士"阶层特征、"逍遥"人生的自由追求等诸多传统的内涵.最重要的是,现代小说家一方面自觉地对传统进行着创造性的转换,一方面在其创作中始终抹不去一种传统精神的保留.因而,她昭示了现代小说中国化的某些本体和核心命题,以及"五四"小说现代性究竟是如何再造传统和精神延续的.  相似文献   

20.
赵晓红 《齐鲁学刊》2004,(3):120-122
作为明皇室贵族的朱有,其杂剧创作透露着浓郁的贵族气质,也体现着贵族阶层的等级、贵贱意识和贵族化的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着极其强烈的皇权独尊、帝王神圣的观念和意识。从朱有的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文化所具有的华贵、庄重、典雅和享乐性、娱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