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晓君 《民族论坛》2003,(11):10-10
我带着千里苦苦奔波的劳累我带着漫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寻梦———一片绿叶我看到了不远的希望一条小河我看到了前方的征程……永远的盘王,千里的瑶乡哟您的美丽正逐渐绽放。  相似文献   

2.
大瑶山情韵     
我带着千里苦苦奔波的劳累我带着漫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寻梦———一片绿叶我看到了不远的希望一条小河我看到了前方的征程……永远的盘王,千里的瑶乡哟您的美丽正逐渐绽放。  相似文献   

3.
我带着千里苦苦奔波的劳累我带着漫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寻梦———一片绿叶我看到了不远的希望一条小河我看到了前方的征程……永远的盘王,千里的瑶乡哟您的美丽正逐渐绽放。  相似文献   

4.
祖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修起了川藏、青藏兩条“金桥”后,十年来,公路沿綫出現了很多嶄新的景象。最近,我在青藏公路上作了一次长途旅行,沿途目睹了很多振奋人心的巨大变化。千里荒原展新图沿着青藏公路,越过昆侖山、唐古拉山,跨过怒江上游的黑河和万里长江的最上游——楚瑪尔河、穆魯烏苏河……。这些地方,过去多少年来都是野兽成群出沒的沒有人烟的千里荒原。那时人們从青海省西宁出发,經过日月山时,一看到沿途的荒凉景象,就感慨地叹道:“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  相似文献   

5.
雪山草地千里行──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考察阿坝州纪实丹泊阳春三月,春意浓浓,雪山草地处处呈现出祥和安宁、兴旺繁荣的崭新景象。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带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州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亲切关怀,在四川省副省长欧泽高...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我国最典型的农耕民族。农耕民族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与土地相伴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传统文化。我由是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壮族是否会因此而滞后?带着这种疑虑,今年4月至5月,我专程到壮族聚居的红水河流域调查,走访了10个县(市),行程千余里。经过很多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壮族并没有落后。千里壮乡也在变。南丹近年来红水河流域升起的一颗“新星”。1978年以前,南丹原为广西23个国家专款扶贫县之一,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400万元,财政总收入不超过500万元。到198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112.5%,财政收入达1400万元,在全区80多个县(市)中排名13。过去有民谚说:“河池  相似文献   

7.
1961年10月,迎着西北的秋风,我第一次看到了河西走廊与戈壁滩的辽阔荒凉.那时我坐在西安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望着窗外的黄砂褐土,想起了那一首流传千古的凉州词,不禁失声吟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车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有旅客依着车窗沉思般地说."这可是古代充军流放的地方啊!"我的同学钟元庆望着我,开玩笑地说."那就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量植树造林,这样就可以植得柳树数千里,重引春风度玉关."我的另一位同学  相似文献   

8.
我叫赵惠珍.22年前,我还是上海城里一个17岁的天真娇嫩的小姑娘;现在,我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鄂伦春村妇.22年来,我把自己的汗水洒进黑龙江边的那片土地,把命运与那里善良勤劳的人们联在了一起.1969年,一声长长的汽笛,结束了我的少女梦,带着"两种准备"的"一颗红心",来到了在我心中既神奇又模糊的黑龙江.在偏远的逊克县,我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麦苗、豆苗,第一次看到了黑龙江的流水.那成片成片的麦苗好绿好绿呀,比上海的大草坪不知要大多少倍;那滚滚的黑龙江水好清好清呀,比黄埔江的水还要清澈.那里的人们,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是  相似文献   

9.
“雪山之豹”的文学梦□察森熬拉穿越甘青两地的祁连山,就如一条巨大的长龙绵亘千里。在祁连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一线天”的高山峡谷,叫仙米峡。那儿就是我的故乡。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双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山。耸入云霄的座座大山拥挤在一起,留给人们...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见闻     
最近,我怀着極大的兴趣,到正在开發着的塔里木河上下游訪問。在这里,我看到了这片辽闊美丽的土地,已經从沉睡中苏醒;献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設的人民战士,又一次以征服大自然的英雄行为,創造了丰功偉績。古荒原的新面貌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从尉犁县城附近越过了孔雀河大桥,进入了塔里木河的下游地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从西向东,全長約九百五十公里。河水流过尉犁县城附近,开始折向东南方。弯弯曲曲地再伸延二百多公里,到了鉄千里以下就消失在沙土里了。因而这一带統称为河的下游。塔里木河下游的北岸,有成片的天然胡楊林带,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蘆葦、野麻,有成群的野鹿、黄  相似文献   

11.
傈僳族青年医生密纪忠这样介绍自己:“1952年,我出生在云南腾冲县一个傈僳族农民家庭里。只读过两年书,长大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的熔炉里我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我看到家乡缺医少药的情况,就暗暗下了决心:做一名为  相似文献   

12.
山水幽梦     
<正> 记不得是哪年哪月的哪一个瞬间,一不小心,一个气象万千、天然雄浑的山国突然出现在我视线里小小的电视荧屏上。是怎样的雄奇壮伟?是怎样的幽碧如梦? 又是怎样遥遥无期的期盼? 然后终于来了,急切切地,像是从时光的间隙里旖旎而出,那个期盼了恒久的机会。我就要实现那美丽的千里相会了——与张家界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与我生命中隐蔽多  相似文献   

13.
草原的味道     
舒泥 《中国民族》2013,(1):8-12
有一年我工作的单位里两个包头的汉族同事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说:“哎呀,我爸爸当初跑大车的时候,看见蒙古族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搭两个蒙古包,吃又酸又硬的奶做的东西。”另一个说:“我爸爸原来也下乡,他下完乡回来口味就不一样了。自己熬奶茶,冬天把冻得带着冰碴的肉直接泡在热茶里喝……”  相似文献   

14.
爱读《古诗十九首》,虽然那些诗人的名字在历史中仍旧是模模糊糊的一片,但是他们留下的那些诗里,那从头至尾弥漫的一层层浓郁的苍凉,却分明地让我们看到了:那血与火交织的日子里,他们的在岁月的寒风中翩跹飞舞的雪白的袍袖,他们的因为目睹了太多的死亡而凄凉忧伤的眼神。我甚至能听到那个时代里,除了刀枪交鸣的声音以外,除了流离失所的人民的歌哭声外,还有一种箫声,低沉地悠扬着,在泛黄的历史纸页中亘古回旋不散。那是他们的诗的声音。谁能忘记那箫声,那带着千年皎洁与清冷的月色的箫声,谁能忘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读者,当您看到这期杂志的时候,又是岁末了。那么,让我代表“民族卫士”栏目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您表达真挚的祝贺:新年好! 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无不都是围绕着新世纪展开。啊,作为跨世纪的人,面对新世纪,怎能不有所表达呢!于是,从不远千里万里云集一地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到隆重而又热烈的庆典,名目繁多,此起彼伏,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兴奋的期待中。可是,某一天有个声音对我们说,2000年其实并不真正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们全人类不同肤色的人就是集体性地犯了一  相似文献   

16.
<正>蝴蝶带着你的芳香翩跹而归;树木带着你的期望茁壮成长;天边的野花点缀着你那动人的秀发;连绵起伏的山岭成为你那柔美的身姿——湘西,我的家乡!你那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让我们陶醉。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南长城,是我们湘西人民的臂膀;那饱经风霜,历尽千难万  相似文献   

17.
千里难寻是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当今社会 ,能被人尊为朋友者 ,幸也 !能成为少数民族的朋友者 ,福也 !在湖南省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 ,我常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今年4月下旬 ,我应邀前往长沙 ,参加湖南省民族工作会议。一踏上湖南这块神奇的土地 ,就感受到了湖南民族工作蓬勃向上的浓浓气息。从长沙火车站到五一广场 ,从迎宾路到湖南宾馆 ,从喧闹繁荣的农贸市场到庄严肃穆的省委、省政府大院 ,到处都可看到艳丽的鲜花和迎风飘摆的彩旗 ,一幅幅“热烈祝贺全省民族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的巨幅彩色标语 ,高高挂在半空中的气球上 ,仿佛银河从天…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前,一位在县里工作的老友来长沙开会,抱怨说高速公路有人"开箱"检查公车捎带土特产的问题,只好把原来打算跟我带的年货"撂"下了。看到朋友脸上的尴尬与无奈,一丝喜悦却掠过我的心头。因为,虽然少了那带着浓浓乡情的腊肉和"阿婆菜"过年,却让我增加了对转变作风的信心,刚刚启动的第二批"群教"活动将是一场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精神洗礼和作风打造。  相似文献   

19.
滇西南归来,坐在灯下,翻开日记。千里风霜落于笔下,竟凝结成起伏连绵的情节,转而又演化成红土地的回声。在它的促动下,我无私地将部分日记呈献予读者—— 1992年2月24日(阴雨基诺山) 今天下午来到基诺山。但见山影朦胧,如梦如幻。只是晚上山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来时,才意识到我是在基诺山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基诺族人,却也心情激动地转了几圈山坡。晚饭时,喜出望外地看见公路边开着一家饭馆,是乡里唯一的基诺族式建筑。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基诺风味餐厅”。于是兴冲冲地走进去问:“基诺风味是什么菜呀?什么味儿?”恨不得尝几口。到版纳好几天了,吃的饭菜都是酸辣的“傣”味。不想餐厅里的姑娘摆摆手:“自己进去瞧!”我直奔  相似文献   

20.
当他得知本县今年没有征兵任务,在母亲的鼓励下,带着当地人民政府的证明和干粮,冒着纷扬的大雪,日行夜宿15天,徒步千里到达日喀则地区征兵办公室。这位“新闻人物”是吉隆县19岁的青年洛桑次仁。象他这样的热血青年,西藏几年来已向部队输送了5000多名,而且没有一人因身体条件和政治条件不合格被部队退回。据统计,1980年以来入伍的5000多名藏族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