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未来中国的农业在发展战略上应做三个方面的选择:(1)走大农业之路:即发展耕地农业、山地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盐碱农业、温室农业、水产农业、海外农业,(2)要走综合开发之路: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每一寸国土资源,做到地尽其用;综合利用国土资源,必须调整企业结构;综合开发国土资源,还需充分利用好两个相邻生态之间的过渡带;我国草原、山地的综合开发潜力也很大;我国耕地的综合开发潜力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是水利建设。(3)要走产业化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法律化;农业商品化;农业工业化;农业生态化;农业科技化;农工商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类社会,人口数量与资源与其开发水平的矛盾日益严重。人的生存,赖于国土资源,而资源的有效开发又赖于高素质的人。人们生活的优劣,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于对国土资源的开发,也即物质再生产的水平。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必然更加制约经济的发展;经济囿敛,必然导致人口素质的低劣;素质低劣的人们必然导致人口速增;超负荷的人口必然导致国土资源的耗竭,即人们失去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上述人  相似文献   

3.
穆斯林兄弟会自1928年创立至今已走过将近80年的历程,现已发展为埃及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政治、社会组织,并在埃及的政治舞台上扮演最强的反对派角色。穆斯林兄弟会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埃及历届政府不可小视的社会力量,其发展演变对埃及社会政治的影响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埃及,法老历来是全部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托勒密埃及时期,大体来说,与法老时代土地所有制状况相类似,国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而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土地所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人所有权,出现了大量的私有土地。研究罗马时期埃及的土地所有制状况,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此时埃及社会特别是其农业经营情况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神权是古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它毫无例外地对古代世界各国产生了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又因不同的国家而有所差异。而在古代埃及,神权对它的影响就多一些、深刻一些。“神权政治,殆与埃及古史相终始。”笔者论述了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权最终确立的历程,从而揭示出神权对埃及古代社会特别是王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埃及于新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引发了一股衰退的潜流,它强烈地冲击着埃及社会健康的机体,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王权与神权的斗争、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创造力的枯竭和广大人民的厌战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辉煌灿烂的埃及文明走向死亡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罕默德那可里为了使埃及实现国富民强以及维护他对埃及的统治地位对埃及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变革。从现代化角度来看,不论是改革的主要内容还是基本特征,它都表明这是埃及的早期现代化运动。改革在短期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迅速失败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是改革对埃及社会发展还是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埃及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痛苦的起点,埃及就这样走上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地区,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传入埃及,并很快发展起来。埃及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契合是基督教顺利传播的思想前提,而埃及大量犹太社团的存在也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加之基督教的普世思想迎合了当时埃及的民族情结,这使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并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此外,“神圣家庭”的传说也加强了埃及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埃及卷在《历史》当中的作用,并进入具体的社会语境探讨其历史编撰。通过阐明埃及卷所记述的空间、时间、人与物,释读希罗多德对埃及范式的建构。论述这一范式在西方学术传统中的接受史,进而评价它对后世产生影响与其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宗教教育在埃及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自近代以来,伴随着埃及社会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埃及宗教教育不断经历着世俗化变革,另一方面,脱胎于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世俗教育在埃及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今天埃及宗教和世俗教育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土地租佃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形成了复杂的土地租佃关系。这其中更引人注目的是此时的埃及妇女亦活跃于土地租佃中。妇女不仅是土地的出租者,而且还是土地的租佃者。分析罗马时期埃及妇女的土地租佃经营状况,对于研究罗马时期埃及妇女甚至是古代埃及妇女的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都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阐释了人和社会的本质是在现实的活动中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内在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其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诠释了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的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应制定专门的土地流转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与土地的互动是乡村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认知地方资源特点从而探索出人地协作的最佳方式。人地互动受多重因素作用,曾经陷入"黑树林"水利纠纷的两个村落的农业发展历程表明,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结构性环境、深层价值模式对人地互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长期依靠争水维持农业生产的竜宾村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人与土地的最终和解,其"小而精"农业实践模式可为西南广大传统农业型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王朝的周期性崩溃,与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有关。人口的增加稀释了人均生存资源,生存资源的紧缺又加剧了社会冲突,最后导致社会体系的崩溃。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能摆脱这种"治乱循环"的困境。从系统论角度看,以土地为核心的生存资源构成相对不变的边界条件,人口数量是一个有起有落的变量,"改朝"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交织形成的历史振荡。明末以来一些思想家对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有所认识。中国自清末以来人口基数增大,人口的质量受到关注,但土地问题仍影响了20世纪中国政治的走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与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埃及政治转型是窥探当代埃及政治逻辑的窗口。其吊诡之处是在强威权国家未见明显衰弱的情况下,民众抗议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推翻穆巴拉克长达三十年的统治。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回溯性分析可以发现,转型之前的埃及在国家层面上体现出"一体两面"特征。一面是一个未曾出现衰弱迹象的强威权国家形象:经济总量实现持续增长、国家能力保持中等强度、威权执政者绝对掌控国家机构。另一面则是在四种因素侵蚀下呈现出的脆弱性。它们分别是经济增长之下的严重民生问题、低效且脆弱的国家治理、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相对自由的社会空间。而在社会层面,埃及呈现为深刻的官民对立与分裂:阶层分野的日益极化、严重的政治冷漠、对总统和议会以及执政党极低的信任程度、不公平的公共资源分配。当时机成熟时,严重的官民对立则成为极化民众动员的最佳催化剂。2011年政治转型的发生正是强威权埃及脆弱性与严重官民对立在特殊时间节点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未曾衰弱的强威权国家则为塞西的威权复归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城归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能否更好地适应乡土社会,对于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呈现当前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本研究围绕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何以体现,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缘何产生以及如何帮助城归青年适应乡土社会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城归青年乡土社会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有助于城归青年成功化解返乡后面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解读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宜从现代产权理论中关于土地权属的基本要素着手,而是应该更多地置于当时的客观环境特别是政治因素来评判;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政策,有鲜明的阶级性、不确定性、依附性和强制性;苏维埃土地政策的实施,解构了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经济基础,建构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年代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苏维埃土地政策既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目标相呼应,也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其统领大学生日趋多元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价值观。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实践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我们应当注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注重道德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特别是农村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土地承包权益是她们最为关切的经济权利,通过对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现状、类型和原因的分析,从法学的视觉提出了界定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条件,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中实行"男女比例"制度,实行家庭承包土地"按份分割"制度,明确无过错归则原则、追究侵害人法律责任等立法建议,以期对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