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27-231
本文从运动员人力资本同人力资本的差异、产权同所有权的关系、人力资本所有权能否与载体分离、人力资本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借助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界定分析,笔者认为,所有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所有权等于产权,运动员狭义所有权归属运动员所有,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分享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权和要素所有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企业所有者必须是要素所有者,非要素所有者不能成为企业所有者。二者的区别在于,不是所有的要素所有者都是企业所有者,只有承担企业"后分配风险"、亏损风险和破产风险的要素所有者才是企业所有者。企业最终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承认法人所有权并不存在"一物二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众说纷纭,其中以资本雇佣劳动论、劳动雇佣资本论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论最具影响力。事实上,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所有权安排最优的逻辑起点是竞争力而非风险承担;市场中的企业并不存在恒定不变的和统一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可以呈现资本雇佣劳动、劳动雇佣资本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以及他们的边际修正等系列形式;对于竞争条件下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各种形式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均是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最优状态不能孤立地存在,与公司治理生态系统的状况互为依存。也就是说,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它将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争鸣与信息     
如何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王利明、李时荣在《中国社会科学》今年第1期上撰文,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所有权的内在结构即权能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认为,所有权的内在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而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是支配权。所有权的权能可以同所有权发生分离,分离的范围和大小取决于支配权行使的程度。国家所有权诸种权能同国家所有权发生分离,并不导致国家所有权的丧失,其关键在于国家享有支配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营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依据法定程序享有国家所有权的诸种权能,才能成为具有活力的经济实体;同时,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相似文献   

5.
论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社区中物业管理企业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源 《江淮论坛》2007,(2):69-73
明确物业管理企业在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社区中的定位,对于理顺物业管理企业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关系,根本解决物业管理企业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物业管理企业在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社区中的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6.
企业治理结构的是否有效取决于企业所有权的是否合理安排。基于此 ,本文首先对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理论作了简要概述。其次 ,对国有企业中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进行了分析 ,认为企业所有权的无法合理分配是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障碍。最后 ,指出了企业改革所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不仅是经营管理体制问题,而且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革问题。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这种机械性的、板块式的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应该是国家拥有绝对的  相似文献   

8.
盖骁敏 《文史哲》2005,17(4):160-165
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所有权安排形式只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不存在通用于所有企业类型的最优所有权安排形式。每一种企业所有权安排都有其特定的优势,能够相对较好地解决某种类型的交易成本,因而适用于特定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所有权可以是有效率的企业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家新同志在《应当建立股份所有权法律制度》一文中将“股份所有权”界定为一种区别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的新型的独立的所有权类型。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欲给“股份所有权”一个恰当的定位 ,期望对于我国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建立作以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理论关于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讨论主要从“企业要素特性”这一静态角度展开 ,明确了财物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性质。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更是一个动态的博弈的过程 ,财物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行动策略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具有“相机抉择”和“初始状态依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公司经历了一个由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再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经历了从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导下的单边治理,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下的双边治理,再到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多边治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情况看来,理论上,全民企业中实行的租赁制、承包制、资产经营责任制(后两种形式也具有租赁实质)等形式,表现为所有权自身的二元分离,即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国家拥有企业的法律所有权,承租人、承包人等拥有企业的经济所有权。以这种两权分离方式来设计我国全民企业(甚至包括全民大中型企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已形成一种较大的力量,对我国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之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人所有权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权分立”,即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国家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这一观点通过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产生了法律效力。该立法的实施在企业改革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阶段曾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却与法人所有权理论相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人所有权,即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而非经营权,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自主支配权。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搞活国有企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界、学术界也提出过不少观点和方法。主要有:经营权说,即国家持所有权、企业持经营权;租赁权说,即国家财产租赁给企业,企业缴纳租金;占有权说,即国家持所有权,企业持占有权;代理权说,即国家作为委托人持所有权,企业作为受托人持代理权。但是上述这些观点,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实践上并不成功。中央在总结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有权的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鑫 《理论界》2002,(6):44-4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司制度及其理论的完善,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对企业所有权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各国的理论工作者都意识到,对企业所有权的界定是研究公司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企业所有权范畴的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传统微观经济学及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所有权方面的遗憾 科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由企业家来管理,企业家本身同时拥有两种权力,即生产计划选择权和利润索取权。当时的研究默认的是企业家本身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既拥有财产所有权也拥有企业所有权。即在古典企业或者说所有者经营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的所有者同时拥有特定经营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及其演进机制的分析,提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基础上的适当统一,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基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复杂的配置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协调取决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有机统一,而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制度与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法人所有权柴振国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真正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笔者认为,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的关键,是要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产权 关于什么是产权,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将产权定义为各种财产权利的总和,认为“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谢次昌、王经修《关于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二期)。我们以为,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 产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从所有权分离出来的一种权利。它不能脱离所有权而单独存在。就法人企业而言,企业所拥有的产权直接来源于出资者的所有权,企业产权与出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