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人生的画幅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画画好像便秘一样,画不出来就觉得自己的作品严肃,是呕心沥血之作.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3,(8):21
男的多由于各种原因,二十五六了,我还没嫁出去,爸爸说:"咱家姑娘嫁不去了!"妈妈说:"嫁不出去就出家吧,峨眉,还是少林寺好?"爸爸说:"少林寺吧,男的多!"大师一位艺术青年去拜访大师:"为什么我专心画一幅画,只消一周时间,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4.
黄拱烘:最近的一幅作品我画了很长时间,从去年到今年不断的进行调整,一幅画什么时候结束是每个画家都得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抽象画家。抽象艺术并不是把图像交代完整作为最后目的,所以总得去调整磨合,同一幅画当我每一次去看它部感觉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会结束这幅画。通常情况一幅画今天看着很满意过了一天再看就觉得有问题了,或者头几天看着很满意看久了发现不好看,都会接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颠倒过来     
一次,一位画家向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诉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时间,而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认真地回答说:亲爱的,请您颠倒  相似文献   

6.
梁厚甫 《社区》2014,(35):34-34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相似文献   

7.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画,讲究意境与章法,把他们作为衡量一幅作品成败得失的关键。中国画重写意,透出诗意,重构图,婉转相契。达到以静寓动,以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因而古往今来的画家们创作中国画,无不在意境和章法上狠下功夫。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意境是申回画之灵魂。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学画先读画,作画先立意.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也说:“骨气形势,皆本于立意”。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到,终属隔膜。”(清·王原文祈)这就是说一幅画若无意境或立意不高,则难以引人入胜。我…  相似文献   

9.
子洲画鸡     
近年来,著名青年画家王子洲画的鸡频频见於报刊杂志,深受各界好评。子洲画鸡,到底画出了什麽名堂,笔者也有几分好奇。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与画家相识。在约定的时间,笔者来到北京通州区西潞苑50-521子洲艺术工作室,对子洲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 子洲看上去略显憔悴但他那双眼睛却分外有神,言谈举止中透著一份刚毅和洒脱。子洲是一个朴实、谦逊、祥和的人。有人说:画如其人。这一点都不假,了解了他的为人,读懂他的画就不会太难。杨列慎先生(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看了《子洲画鸡选集》后说画家的画“不但…  相似文献   

10.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11.
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弄懂题目包含的意思就匆匆动笔,等写完一看,结果跑题了,或者扣题不是很紧,想挽救也来不及了。为了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同学们必须首先学会审题。相传在宋代的时候,一个画院经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要求画家根据这句诗画一幅画。要画好这幅画,首先要琢磨这句诗的意思。有的画家没有用心审题,就凭着一知半解随心所欲地画了起来。画的都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主考官看了很不满意,连连摇头。这些画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把诗句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宋徽宗赵佶始创画面题诗以后,这种风气,在南来并没有盛行起来,直到元代,其风大昌。有的画家,甚至每画一幅必题诗其上。王士说过:“倪云林每作画,必题一诗。”(《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三)所以,元代题画诗比较多,顾嗣立《元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较为集中地收录了这类作品,各家别集中亦可检得。元代画面题诗蔚然成风,这与元代画学鼎盛密不可分。董其昌在《画掸室随笔》中说过:“元时画道最盛。”张丑《清河书画航》也说:“近世谈画,例推元人为第一流。”元代画家于绘事毕工时,兴到神来,每每挥毫儒墨,题诗于画上一…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今日南国》2013,(7):11-11
“疯了疯了,这年头连画价都疯了。”混迹于收藏行业多年的老李(化名)抱怨,“我年初去了南方一趟,听说在那儿一个有点名气的画家,拿一幅画就可以换一栋别墅!”与此同时,老李也强调,这仅仅只是画家本人才可以。“奇怪的是,如果换作别人拿着同样的作品甚至更好的画作,就绝对不可能卖出这样的高价。”  相似文献   

15.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相似文献   

16.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14,(11):4-5
“马到成功”的来历 秦始皇统一天下第二年,去荣成的成山拜太阳神,听说海中有女娲补天遗落的神石花斑彩石,于是率领兵马沿着修好的专用“马道”直到石处,恭敬而拜,果然事后处处如意,天下太平。所以徐福有诗云: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不过一直到了元代关汉卿才创造出“马到成功”的成语。  相似文献   

17.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8.
彩票     
尤利乌斯是一个画家。他靠卖画生活。可是没多少人买他的画,所以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天,尤利乌斯的一个朋友和他说:“朋友,你靠卖画的生活很不好,干嘛不去买彩票呢?只花两马克就能赚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19.
宋国强 《北京纪事》2014,(10):101-102
收获在荣宝斋那一年,刁建的画渐入佳境。这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去逛荣宝斋西画廊。荣宝斋一直是刁建的艺术殿堂。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去那里转悠,揣摩大师的意境,学习同道的笔法,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一些很有点名气的画家作品摆在那里却都少有人问津,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老来看画的刁健也感到没新鲜感了。他看后脱口而出:"这样的画,我也能画。"也许是太过自信,说话声大了点。刁建性本谦和,平时很少评论同行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郑意长是我的博士生,在他结束博士论文答辩离开复旦不到二个月时,突然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的博士论文已交出版社,马上要出版,希望我能为他写篇序,时间限定为“五天之内”。这让我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他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联系好了出版社,且出版社愿意马上付诸出版,否则绝不会“限定”我“五天”内交稿——这可是对我这个导师下的绝对紧迫的没有商量余地的“限令”;喜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