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没有孩子的时候开始,我就和妈妈住在一起,女儿出生以后,一家人每天都有些琐琐细细却又新鲜活泼的故事。女儿上学起得早,不到七点就和爸爸去学校。每天她一起床,家里就开始热闹。姥姥总是衣衫不整急匆匆从自己房间出来,一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最不喜欢爸爸,因为他太小气。从我小时候起,他从没给过我一个钢镚儿,难怪村里人都叫他“铁公鸡”。记得我上三年级时,一天,我发现白球鞋坏了,就要求爸爸给我买一双新的,不然就不去上学。爸爸火了,他手提着一只鞋责骂道:“你这小东西,你还不会挣钱就知道乱花钱!这双鞋只破了个口子,叫你妈给补补不就行了?可你偏要买新的,我看你再要……”他举  相似文献   

3.
家中趣事     
寒假的一天,爸爸的手机又没影儿了,他抄起电话座机就打。我正不解其中的意思,就听见手机悠扬的铃声从衣柜传来。爸爸高兴地说“:为什么不把每样东西都配一个手机?一天,妈妈拿了报纸进客厅,见四下无人,就学着播音员念起天气预报。这时传来姥爷的声音“:把音量调大些,让我也听听天气预报。”妈妈一笑,收音机”自动关闭。爸爸回家后,妈妈把这件事讲给他听,分贝也高了许多。一旁的姥姥头也不回地说“:孩子在写作业,收音机还开这么大声!”又是一个星期天,爸爸生病了,妈妈忙得不亦乐乎。爸爸多次让妈妈休息片刻,妈妈是个“无事忙”,始终坐不下来。…  相似文献   

4.
吕保军 《新少年》2013,(Z1):42-43
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儿,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小男孩儿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他就用小手牵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步;当妈妈身体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爬上桌子去倒热水,然后一汤匙一汤匙地喂给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儿,总是偎在妈妈身边陪伴着她。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孩子早起懒床是许多家长头痛的事情。这不,小月的妈妈打来个电话:“刘老师,我家小月早上就是不肯起床。他爸爸这样哄那样哄,她仍然不肯离开暖暖的被窝。有时饭都凉了才拖拖拉拉扒了点饭去上学。哎,这孩子真不听话。”  相似文献   

6.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7.
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煮的咖啡是最香的。每天上学前,他都为我和弟弟煮咖啡,制作美味的早餐。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在我的房间里摆满了书,让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最喜欢听我讲笑话。我只要一开口讲,他的脸上就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的爸爸不是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学体育老师。 每天凌晨3点30分的闹钟准时响起,他简单地洗漱之后,就开着那辆破旧的中巴车去三个地方接孩子到学校进行体能训练。训练完毕,他和孩子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开车挨个儿把孩子们送到鞍山的小学、初中、高中去上课。进校门的那一刻,孩子们习惯性地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爸爸,再见!"  相似文献   

9.
童树梅 《可乐》2011,(3):36-36
关山做过无数美丽的梦:乘着火车走出大山,寻找课本中描绘的城市。可是初中毕业,家里就没钱供他继续上学了。15岁的关山像村里半大的孩子一样,成了一个卖货郎,每天背着装满矿泉水和方便食品的背篓,到离村子不远的火车站去,向过往列车上的旅客兜售。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1):30-33
小江在一所农村小学上学。寒假的一天,小江和几个小伙伴到镇上去赶集。他们来到街上后,就直奔卖爆竹的地方。几个小伙伴每人买了一些“钻天猴”,在不远处燃放起来,卖爆竹的小商贩(fen)已经来不及制止了。只听“嗖”的一声,紧接着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时街头一片混乱,整个地摊都响起了爆竹声。  相似文献   

11.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  相似文献   

12.
儿子现在英国读小学。几年前入学时,校长向家长介绍学校时的开场白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要让孩子们爱来上学!”儿子现在上三年级了,他的确喜欢上学。英国的学制是每年有3个学期、3个大假。和这里的许多小伙伴一样,假期没过几天,他就掰着手指数日子、盼着上学。孩子喜欢上学,原因很多,但照我观察,主要有二一是学习没有压力,他把学校当成能与小朋友共处的好去处;二是教学方法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13.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银行里再也没有存款,妈妈开始到百货公司里站柜台卖衣服,赚钱养这个只剩母女俩的家。在庞大的压力下,妈妈的头发不停地掉,芙蓉常常在打扫的时候,扫出一团又一团妈妈的落发;芙蓉害怕极了,她多么害怕爸爸不见了,妈妈又离开她。就是这个梦魇,逼迫着芙蓉长大,在她的小小心灵里,爸爸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抛弃了芙蓉和妈妈,让他们背负沉重的生活负担。  相似文献   

14.
[丹麦](1805—1875)安徒生的父亲是丹麦富思岛欧登塞城一个穷鞋匠。安徒生没有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有像样的玩具,他玩的玩具都是爸爸亲手做的。他记得爸爸有一次用破碎(suì)的皮子给他做个小老鼠,后来爸爸又给他做了一个小木偶。他最喜欢的就是爸爸给他做的小木偶,他还让爸爸用破皮子给这些小木偶做衣服。有了这些小木偶作伴,安徒生一点也不寂寞,他常常教这些木偶们演戏,让他们装扮各种各样的角色。安徒生和木偶的表演给父母带来了轻松快乐和安慰。父母亲都觉得安徒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母亲就用他们辛苦挣来的钱送安徒生上学读书,安徒生的…  相似文献   

15.
“同学爸爸?”这个叫法很好玩吧?它是有原因的。爸爸、妈妈原来都在河南一个大学当教师,2005年他们都重新上学了,妈妈在南京的大学,读“吃饭专业”博士(她说是食品文化,我不懂);爸爸在武汉,读“教学生”专业博士。在河南老家没人照顾我了,我只好随爸爸来到华中师大附小借读,从此每天和爸爸一起上学、生活,所以我的爸爸是“同学爸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无耻的种类很多,埋怨便是其中的一种。 我小时候有一个邻居玩伴叫立立,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得癌症去世了,是他妈妈一个人守寡靠着在街道小厂做工养活他,妈妈怕孩子受苦,自己舍不得吃,给孩子吃,舍不得穿,给孩子穿。可立立总是跟他妈妈埋怨,自己怎么就没有一个当官挣大钱的爸爸。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巴教村,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爸爸”背着一个残疾小女孩,行走在上学路上。其实,这个“爸爸”是小女孩的邻居,他背小女孩上学已坚持了一年。如今,“邻家爸爸”的故事被网友改编成微电影。  相似文献   

18.
李家子弟     
上 学 在我哥哥七十岁过后,他曾经给我一封旧家信,那是我爸爸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写给他的,读过那发黄的宣纸样的信笺上的潇洒墨迹,我知道了:家里一百年开外都是穷人。 爸爸自小没钱上学。可是我记事起,就知道爸爸会写毛笔字。因为我曾经到他的办公室亲眼见他用毛笔批阅公文。那时很  相似文献   

19.
我要红的     
记得我4岁的时候,总不情愿去幼儿园,因为在那里犯了错误就要受批评,在家里可就自由多了。后来,我发现了只要当天那页日历是红色的就不上学,一连观察好几次都是这样的。有一回,我问妈妈:“为什么只要日历是红色的就不上学呀?”妈妈笑着说:“红色的就是星期日,只有到了星期日才不上学。”听了妈妈的话,我暗暗记在心里,老是盼着那页红色日历。每天早晨起来,我都要先看看日历,但发现黑色的页特别多,一连好几天都是黑的。一次,我实在等不及了,便搬来一把椅子,把可恨的黑页全部撕掉,只留下红的。这时,妈妈见了,急忙把我抱下来,问我干什么,我说:“…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9):23-24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就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天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一路上,高士其乐得像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