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关系和内容的整体结构。从前提上说,它既包括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又包括与政治民主建设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既包括文化建设部分,又包括思想建设部分;从方法上说,它既包括较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教育,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普遍性的群众活动;从对象上说,它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包括执政党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的建设。而不论从哪个角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要素,都必须一切围绕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去进行。因为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其本质来说,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人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事物总是以现象形态存在,人们感官所感受到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事物的现象。马克思说得很深刻:“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但是,人认识事物的目的不是反映和描述事物的现象,而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挚,从而作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物质的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弄清这个问题,会使我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有所加深。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微观世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在基本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运动。在宏观世界,从地球到银河外更大的天体,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运动。生物机体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和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就会解体、死亡。同时,微观客体以至一切天体都有自身演化形成的历史,生物则是物理、  相似文献   

4.
1.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真实性问题 真实的空间是物质自身的广延,世界上没有任何具体物会像几何学上的一、二、三维空间那样平滑连续而毫无间断性,物质总是在相对不同的层次上发生“间断”。因而几何学意义上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都与实际物质有“距离”,都是不真实的。 但另一方面,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虚空,即世界处处充满物质,所以空间是处处连续而毫无间断性。因而几何学意义上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都是真实的。 — 甚至零维空间也是“真实”的。因为正是它可以正确地反映物质无限可分性,它是对物质空间无限性的表征的“下极限”。零维空间不是纯粹的无。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认为,“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这就是空间的三维性。”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借用了几何学上的相关概念,它抛掉了一切实际物体的内部空间结构差异,是对一切实际物体空间的一般抽象。因为传统上表征空间都用整数维,所以在此意义上任何物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应有其“特征长度”。它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观 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就是说,现象和本质之间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的,看到了一些现象,不等于认识和把握了本质。有的人觉得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水平也比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是断言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看法的错误之处在于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任何现象与本质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致的方面,既统一又对立.本质与现象自身存在的辩证矛盾,决定了人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假象较之于一般现象,更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本质的相对独立的游离,然而,假象不是与本质完全相反,完全不一致的现象,否则它就不是该本质的假象.马克思说,在竞争中:"会出现原有规律似乎已被推翻的假象."又说"因工资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价格的涨落,这是一种乍看起来和商品的价值关系完全矛盾的现象","所有这些现象,似乎都和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相矛盾".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经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过描述:在底蕴层次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规定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挣脱了任何形式奴役的自由劳动者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新人,成为在各个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成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他们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并由此而引起生产的新发展。在这种新社会秩序中,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意志并不排斥或否定任何个人的自由,恰恰相反,它将消除一切不依靠个人意志而存在的东西,使个人意志和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①人和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自觉创造,人的实践活动,集中地体现着人类理性的技巧,在质态上高出和超越于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活动形式,在物质运  相似文献   

9.
科技革命,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一种革命类型,既可以是改变人类知识背景的全局性的变革和跃进,也可以是在人类原知识背景下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的局部质变和突破。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它的革命过程,都是它的主体即人类自身的进步过程。科技革命与人的生理素质的改善人,首先是物质的,这个物质就是人的身体即人的生理构成。人的生理构成的进化是与科技革命联系在一起的。古代人钻木取火,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科技革俞,这次革命使人类由生食到熟食,大大改变了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人的脑营养状况,从而加速了人脑的进…  相似文献   

10.
一统一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自从出现了人类以后,就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现象。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改变自然界以迫使它为自己服务。因此,经过人们生产劳动实践过的天然物都打上了人为的烙印;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天然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就成为人造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表明相互渗透的普遍性.它冲破了相邻运动形式之间原有的固定疆界,给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相互渗透所显示出来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它表明,“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因而中介的意义更加突出了.中介是处于一个事物的两极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起居间联系的作用,它使一切都经过中介联成一体.深入研究中介就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在似乎没有联系的地方发现联系.这样,就会产生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由于科学的分化,科学家们深刻的研究了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二十世纪以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科学综合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多的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结合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三大知识领域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是当今常见的现象.第一,理论层次上的相互渗透;第二,经验层次上的相互渗透;第三,方法论层次上的相互  相似文献   

12.
需要的分析     
文章认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构成人类个体的基本需要层次。个人需要又通过社会性的共同活动汇集成宏观的社会需要。生理需要为一切生命体所具有,而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则为人类所独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化这两种需要将在人的需要中占主导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由需要引起,而活动又会导致新的需要的产生。需要和活动的基本关系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3,23(4):59-65
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人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 ,是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创造与发展的 ;物质本体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把实践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实践本体论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社会性的日益广泛 ,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丰富着。  相似文献   

14.
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词汇都有其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之处使之不同于其他词语。译者在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词语的不对等现象。本文就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作了归纳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词汇层次的不对等现象主要包括:词汇空缺、源语和目的语语义区分不同、语用涵义、源语词汇语义复杂、形式上的差异、词义冲突、语义联想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价值的概念,许多学科都有了自己的界定。从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去认识人的价值,近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比较混乱。关于人的价值从大庆情况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分人通过实践所改变的物质形态对主客体满足的过程”。这里所指的改变物质形态包括人本身的行为。从这一定义出发,人的价值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即可以被当做“物品”来称,又可以做为称物的“砝码”。如果这样理解是对的话,人的价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去看,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人的实践价值,可以称之为人的价值“三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一 美是事物本性适合于人的本性的那种性质。一切美都是事物的本性与人的本性的既对立又和谐的统一。因此,美可以用“主客体统一”来概括。客体,指事物、事物的本性,包括内容和形式,包括客观的作用;主体,指人,整个的人,不仅指人的精神的存在和活动,而且首先指人的物质的存在和活动,它包括人的全部本性——生理的、心理的本性,尤其是包括了人的能动的本性——人的创造自由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美是主客体的统一,人和物、人和自然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美或社会美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统一的条件和方式存在着差异。自然美是自然的生成,是天然地适合了人的本性、人的生活、人的实践的某个方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中介环节是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事物之间极为重要的一种普遍联系。对于中介环节的普遍性,恩格斯、列宁和黑格尔都曾作过明确的表述。恩格斯曾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介环节而互相过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列宁也说过:“一切都互为中介(Vermittelt),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形式上已有上十种之多,但大多都是从人的对外关系的角度或表现形式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对这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逐一加以评述,只想择其中主要的观点评述一下。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看法。持这种看法的同志都是以马克思的一段著名论述为依据:“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相似文献   

19.
5.结构、功能与选择 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结构反映着事物的时空特性,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对稳定和固定的结构方式,就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存在。然而,结构不能完全归结为构造,它包含着元素之间有选择的相互作用,因而含有信息往来。生物结构的进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选择实现的。“超循环”理论表明,在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化学阶段和生物学进化阶段之间,有个分子自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一种超循环式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一旦建立就永存下去”的选择机制,选择破译、解释及传递信息,将复杂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继红 《理论界》2011,(5):86-8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无到有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界讨论的马斯洛各层次需要常局限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实现过程。然而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中不都有类似的价值追求、相同的需要层次和结构;有的是物质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是精神性需要占主导地位。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是按已经内在具备了的需要层次重演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的准确解读与有效利用都不能脱离相应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