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移民侵略是日本侵占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即积极向中国东北进行试验移民。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更将“移民满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日本移民东北对中国东北政治、经济乃至整个东北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学界论述颇多。本文旨在对伪满时期日本“满洲移民”政策及于中国东北移民活动的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出于进行殖民统治及“对苏战略”的需要,曾将三十二万日本农业移民送到东北。所谓“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以下简称“义勇队”)是日本农业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日本投降时止,人数达十万八千名。由于义勇队比起一般日本农业移民更赋有军事目的,因此他们基本被安置在现黑龙江省与苏联的毗邻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勇队建立至灭亡的全过程的叙述,阐明日本建立义勇队的目的、义勇队的性质及其在日本移民东北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移民肇始于1914年,这一年日本在辽东半岛的金州建立了第一个移民村──爱川村。此后经多次小规模的试验,在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后,于1936年把它定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将小规模的“试验移民”变为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并且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分阶段实施。据统计,至1944年末,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人约8万户,加上“开拓青年义勇队”和“勤劳奉仕队”,总人数约33万①。这个数字虽然与原规划的相距甚远,但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但掠去了大量的财富,还给…  相似文献   

5.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沈阳航空学院王秀华,李莹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侵略,其目的是想把东北变为“纯粹日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国策,也是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给东北...  相似文献   

6.
“大陆开拓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陆开拓文学”的背景“大陆开拓文学”,简称“开拓文学”,是以日本在“满洲”(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活动为背景并为之服务的文学。它是日本侵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在“满洲”开始了移民侵略活动。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连续几届政府都把向“满洲”的移民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把它作为长期侵占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侵略整个中国大陆的重要途径。“满洲”移民方案的始作俑者是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早在1926年任奉天(即沈阳)独立守备队中队长的时候,东宫铁男就…  相似文献   

7.
李淑娟 《学术交流》2003,(2):145-148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有着明显的本质特征。移民输出的特点体现于移民实施过程之中 ,同时又与移民输出的背景、动机、目的相关连。认真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特点 ,对深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危害性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和移民侵略的政治性、军事性、掠夺性 ,移民的国策性、法律性 ,移民输出的强迫性 ,移民宣传的欺骗性等特征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了近40年的移民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中国人民痛失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沦为日本移民的佃农及长工。刺刀威逼下的疯狂劫掠与欺压,使中国人民倍受凌辱与伤害。日本移民亦成为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0.
简讯     
“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在沈举行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0日至29日在沈阳举行。会议议题为“渤海日本关系研究;近代东北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研究(以辽宁省、神奈川县为例)”等。会议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作为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移民也掀起了巨大的狂潮。伪满时期黑龙江充斥了数以十万计的日本移民。本文拟就日本移民的概况、移民类型、移民的组织及日本移民对中国人民的迫害等问题作一论述,敬祈读者批评指教。一、日本移民的概况日本殖民主义者觊觎我东北地区的活动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期,日本通过《通商行船续约》、《东三省事宜附约》、《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先后将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宁古塔(宁安)、三姓(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瑷珲等地开放,准许日本人通商居住和进行贸易,这就给日本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提供了方便的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4)
<正>日本"满洲移民"问题研究是东北沦陷史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对该专题的研究,不仅可梳理日本移民侵略的实质状况,还可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否认殖民侵略中国的险恶用心。马伟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北满"移民研究》是该领域新近推出的一部力作。纵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系统完整,既有理论,又有考证。从"满  相似文献   

14.
金颖 《日本研究》2009,(4):81-84
近代东北水田农业开发时期正是日本吞并朝鲜,不断加深对东北的侵略势力与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日本依仗其国家强势,在农业领域中重点投资经营水田农业,构筑在东北日本人粮食的生产与供应基地,并欲利用散居在东北各地主要从事水田农业生产的朝鲜移民扩大其侵略权益,以致水田农业部门成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我国史学界尚未有从东北水田农业这一微观角度深入细致地论述日本侵略势力的渗透及东北地方政府的抵制对策之研究成果,与近代东北地区有很深关连的韩国、日本史学界则普遍存在贬低东北地方政府在促进东北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倾向。本论文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具体而深刻地揭示近代东北全体官民全面一致抗日的真实画卷,揭穿日本推行其“满蒙政策”的险恶用心和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中国东北殖民贸易述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一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已经具有不平等性质。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各项不平等条约,特别是通商条约所攫取的特权,向中国东北地区大力倾销棉纺织品等工业品,同时又以廉价大肆掠夺东...  相似文献   

16.
论东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东北经济圈的特征[日本]清水嘉治前言1993年4月末,中国辽宁大学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能在9月25日至28日4天间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基调报告;此后,该大学的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马兴国教授再次发出邀请、不久,马...  相似文献   

17.
1904年2月,日本打着“驱逐俄军”、“维护东亚和平”的旗号,对俄宣战,开始了旨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战后取代俄国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无独有偶,10年之后的1914年8月,日本又打着“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问、“恢复东亚和平”的旗号,对德宣战,取代了格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两次战争日本都大获其利,其手段之谜橘,实为俄、德两国所不及。近代日本侵华野心最大,但因实力不足,在华扩张常因欧美列强的掣肘和干涉而受挫.“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便是明显的例证。这一事件使日本痛感孤立蛮干的危险,故而在后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调…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190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房乡鄂家村张家窝堡。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张学良1919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相继任团、旅、师、军长等职,开始参与军机。1921年秋,应日本政府之邀,赴日参观秋操。日军操演十分整齐威武。张学良深感日军之强,非中国之福,尤其对东北更具威胁性。观操后,日人邀他参观甲午战争时日本从中国掠去的“战利品”,并问他有何感想,实际上“这是日本人在向他示威”。张虽回答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了”,但心里却惴惴不安,深为中国前途而忧。这次到日本参观军事演习,日本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①由于民族自  相似文献   

19.
日本遗孤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见证.根源于日本对中国的移民侵略,形成于1945、1946年的日本移民大逃亡与战败政府的弃民政策的推行.  相似文献   

20.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始末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政府随即将此事诉诸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是其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凡尔赛-华盛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