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出发,分析了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是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但是信息公开不可避免的给个人隐私造成侵害,在分析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应采用利益衡量和权利限制原则,并借鉴欧美的经验,构建安全港模式,从而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交换媒介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反腐重要阵地,对汇集民意参政议政、监督公权力运行、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众网络反腐具备反腐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损害相关主体隐私权的负面影响,公众网络反腐与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协调应在基本原则上坚持比例原则、克减原则,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在制度安排上健全政府官员的日常行为公开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公民的知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67-17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政府一方面需要公开信息,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需保护秘密。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应运用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权利平衡原则以及正当程序原则平衡利益,做出抉择。针对我国的信息公开现状,需要制定《信息公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来构建完备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制定《行政程序法》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作出更详细严密的规定;各级政府网站建设便民高效的主题网;设立信息专员、信息委员会或信息裁判所等独立的监督救济机构。  相似文献   

4.
特别事件行政调查是一场关于信息的发掘、控制、争夺、沟通的博弈。特别事件行政调查中的信息博弈主体是政府、媒体和公众。在信息收集阶段,是信息自决权与信息获取权的博弈,在信息公开阶段,是信息公开权、新闻报道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博弈。以平衡论为视域,特别事件行政调查的信息博弈主要体现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实现公益与私益平衡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息保护法普遍采用的同意规则源于隐私权的支配功能。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有"第三方同意"的规定,对该规定的理解应该是: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对涉隐私信息作出公开与否的决定前应与第三方——隐私权人进行协商。但相关案例显示,行政机关对"第三方同意"规定的适用存在误解,误把个人同意当成了涉隐私信息公开的必要条件,事实上限缩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第三方同意"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适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得以适用的时机应该是在行政机关对具体事实中的个人隐私利益和公共利益加以判断、衡量之后,其适用的范围应该基于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的考虑而有所限制,就其形式而言,隐私权人同意的意思表示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报刊编辑应加强隐私权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被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公民依法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这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秘密的权利。报刊编辑应依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文章发表前须经主人公审阅或经主人公同意,要正确处理公民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报刊形象与知错就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促进政府机关转变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程序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该部法律确立的行政许可合法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便民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等体现了监督政府依法许可 ,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平衡行政机关和管理相对方之间利益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廉政建设,有利于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也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关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阻力较大、公开的内容有限、公开的渠道较窄、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健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应树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加大政府机构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9.
公开审判与隐私权保护之平衡——以刑事审判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治对司法透明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开审判制度及其运行是司法透明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公开审判与人们日益关注的隐私权保护之间又极易产生冲突。虽然隐私权在目前阶段还只是各国宪法中的隐形权利,但在审判公开过程中,同样应形成有关原则和制度,防止当事人隐私权受到侵害,从而防止给当事人带来后期的及不必要的损失。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法院在进行公开审判探索和尝试的同时,也应平衡司法民主和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司法改革中产生的权利保障之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政治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在公民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缺位、回应性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同时也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在复杂纷乱的网络时代,政府对公开的信息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利用网络监督优势,制约行政权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