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瑾 《北方论丛》2011,(2):80-86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蓬勃发展,在18、19世纪之交达到鼎盛。这一时期恰为拿破仑执政时期。其间,新古典主义的发展是与其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而且这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最为真切地体现了当时时代的发展变化,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2.
浅析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宪章 《兰州学刊》2009,(7):222-226
以“9·11”事件为标志,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何谓国家恐怖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成为恐怖主义的实施主体,国家政权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结合。提到国家恐怖主义,我们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红色恐怖”。文章不囿于对国家恐怖主义概念的深入分析,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的产生、措施、特点、失败原因及评价。  相似文献   

3.
全民公决制度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公决制度虽然为世界各国广泛实践,但其概念极为模糊并极具争议性.在分析了全民公决制度的主体、客体及特征,并剖析全民公决制度的本质属性后,可得出全民公决制度的确切定义:是指在民主政治制度背景下,在某个国家或特定区域内,特定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由享有投票权的社会全体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问题,以法定投票的方式直接表决的一项特定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欧洲,对各国政局和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使用法语和追求法国时尚为荣的俄国上流社会,所受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早在皇村学校求学时期,普希金就接触到一些有关法国大革命的读物,包括被当局严禁者.皇村学校的教师中,有一位布德利,是法国大革命风云人物马拉的兄弟.据普希金说,此人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马拉和大革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以阶级分析为主要线索,通过“毛细血管式”的社会观察,笔走贵族、资产者、农民、王权、文人之间,演示他们的分分合合,相互作用,从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画卷。更重要的,托克维尔通过他的阶级叙事使我们意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部打开了“关于社会的本质力量”的书。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这一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这一概念是指法国公民对大革命的热情和忠诚。经过历史演变,后来公民道德这一概念是指作为一国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着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总要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要求自己的公民在承担一定的政治法律义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公民道德就是这后一要  相似文献   

7.
托克维尔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并阐述了"旧制度"对法国当时及以后社会的影响。本文仅对托克维尔对于过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论述做以梳理,寻找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流弊,以期对我们今天的选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以阶级分析为主要线索.通过"毛细血管式"的社会观察,笔走贵族、资产者、农民、王权、文人之间.演示他们的分分合合,相互作用,从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画卷.更重要的.托克维尔通过他的阶级叙事使我们意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部打开了"关于社会的本质力量"的书.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转化为理性的哲学体系,从其对法国大革命全面反思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自由的定在是他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思考的一个典型意见.他不仅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国家理论的重建,而且对国家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自由理论的重建.在此基础上,个人自由与国家整体成为了绝对精神、世界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军费审计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审计制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也是近代国家审计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备时期。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活动几乎涉及到国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军费的审计所占比例最大。本文主要从政府军费的构成与支出情况入手,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政府军费支出的审计情况,了解这一时期军费审计的作用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拿破仑时期的犹太人政策是犹太历史上一个重大内容,他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和平等的资本主义原则,给予了法国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利,在对欧洲的一系列战争中又把这个原则带给欧洲各国,对欧洲犹太人的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质疑隐性采访的道德性与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群峰 《学术探索》2005,1(3):57-60
从新闻实践来看,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因而成为媒介普遍采用的采访手段。但是其隐瞒身份和采访意图的做法,以及隐性采访的无度滥用,导致了许多关于其道德性与合法性的争论。本文通过对隐性采访的道德性与合法性的探讨,以及对隐性采访所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的分析,提出新闻媒介应慎用隐性采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存在互动关系。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正当性,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作为制度供给者的国家压抑民营经济发展会导致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强力反弹甚至引发政权更迭。辛亥革命、南京政府崛起、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三次制度变迁的背后,民营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史为鉴、尊重规律,还原民营经济发展的正当性,破除制度约束,引导民营经济发挥良好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型国家常常面临来自合法性危机的挑战。合法性危机形成原因涉及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层面,危机的程度亦有强有弱。面对危机,具有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能力的政治体系,通常会通过改变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系统构成的压力。较之改革,革命则是一种更激进的途径和方式,是旧政治系统合法性极度危机的产物,革命也为新政权重建合法性创造了条件。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来分析穆巴拉克时代以来埃及政局变化对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现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一部分的临终关怀主要出现和发展于西方社会,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及实践的建制、人员和场所。基督教对临终关怀的提供者,以及对于作为其信徒的临终者和亲属所提供的关于生死问题的信仰关怀和安慰,都与其教义和信仰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了解基督教在历史上以及现代实践中如何影响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有助于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进而更适切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16.
胡建虹  沈涌潮 《阴山学刊》2005,18(4):109-114
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正统观点。但笔者认为并不能准确反映诉讼法学和证据学上的特点,应该用真实性、相关性和合法性来概括其基本属性,才有利于对诉讼证据的正确认识和把握。通过对诉讼证据基本属性的分析批判,可以深入了解诉讼法学和证据学意义上的关于证据属性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有关问题,以期有利于我国的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金桂  郑曙村 《齐鲁学刊》2005,2(1):149-15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做出了不懈的探索。改革开放前,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是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中心型的合法性出现危机。以邓小平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合法性基础由以意识形态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绩效为中心上来,成功地实现合法性的第 一次转型。当前,经济绩效主导的执政合法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执政合法性,实现执政合法性的第二次转型是 我们党当前执政合法性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人大代表述职是在法律规范的原则性要求下,实现选民监督人大代表的制度性创新活动。在对实施该项制度比较成熟的W县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的成功创设与实施至少有三个要素:行动者、制度资源和权力关系。其中,行动者特别是作为制度发起者和设计者的人大常委会具有主动拓展行动空间的强烈意愿,在已有的法定权力和制度资源中,人大常委会能够寻求到行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能妥善处理人大常委会与党委和“一府两院”的权力关系,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