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除了注重其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按“三创教育”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城市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所在。对于我国的众多工科院校来说,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硕士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因此,如何构建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当前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多都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完善、教学条件有所滞后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采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完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培养出更具有动手能力、更富有创造能力的适应型人才。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运用新型的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构建合理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应用品牌效应等方面,对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中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无疑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有力的工具。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从而形成创造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翟国富 《决策探索》2013,(20):58-5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因此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一个人语文水平越高,他获取信息的范围就越广,提取信息的能力就越强。语文课堂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相关数字技术的创新使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具有交叉学科的显著特征。本文阐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的重要性,构建了“反馈、调整与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中,该专业融入ICT科技伦理治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伦理思维的双维度发展潜力。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模式突出了人才分类培养和特色培养的可持续性,既有利于大数据计算思维与推理能力的提升,又使得学生能形成科技伦理和数据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在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丹 《经营管理者》2011,(1X):293-293
艺术设计教育是伴随艺术与设计的完美融合而逐渐成长的一门独立性学科,是社会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的设计文明源于创新,而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在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和实践的基础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反映其独特魅力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这就必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以及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身心素质等方面上。高校只有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才能迎接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凤鸣 《科学咨询》2003,(12):20-20
江总书记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1.
目前,知识经济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因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就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不论是培养何种规格的人,都必须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会计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记忆型人才,而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会计专业的许多课程受法律、准则约束,创新空间有限,考核机制不完善,师生比例失调等问题增加了创新思维培养的难度。如何排除障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会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的过程则是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新科技与新文明的来到,世界进入了教育发展的革新时期。社会的激烈竞争需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有创造能力和具有个性的人才。教育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观念上都正在进行变革。我对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作了初步研究与探索,并以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总结。一、“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创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为“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三大创新要素。三大创新要素看似具有一定独立性,其实是密切关联的,尤其体现在全国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堂之上。然而,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新时期环境以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文章就此展开,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展开,结合“理论与实践一并重视”“强化学生专业交流”和“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专业教育课堂之下的三大标准,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以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指出学校对学生专业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该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美术课要根据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它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是个体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在《电工基础》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有适合自身的方法和策略。文章结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体会,从创设情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优化实验教学等几方面谈了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学生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坚持民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自主探讨是教与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具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整和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开设创新实验等方面对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为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加上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振新都离不开创新。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这一轮课改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一、鼓励争辩,培养创造思维的独特性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见解,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叫板权威,从…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重要测量指标.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多种解答或提出新的见解,不受常规和旧的习惯的束缚,解答问题别具一格.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深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发散”因素,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注重发散性提问,精心设计练习,多种形式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