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2.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生活的苦水洗亮了他的眼睛,他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红军。在部队,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后来由于头部、腹部受伤,不得不退役。他不顾受伤的身体,拼命工作,后来全身瘫痪,双眼失明。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失去前进的信心。他决定:要拿起新的武器——笔,继续投入战斗。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这对于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2008,(7):8-8
不要急着投简历,要找出原因;不要猜测最坏的结果,而是支持晋升的人。 有一位经理说,他手下有一名员工非常适合会计主管这个职位,但是他没有升她,因为她没有提出来。这位经理说,“我需要她主动提出来需要这个这位。”这是知识型员工和领导者之间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4.
尊重弱者     
火车站外,一位学者和朋友在送人。送走人之后,学者刚走出火车站口不远,就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谁都以为是一个讨钱的,于是学者的朋友就掏出1元钱来递给他。他瞪了瞪他,没有接,然后将目光移向了学者,小心翼翼地说:“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来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5.
干件大事     
进屋的人都是来擦皮鞋的,他们大多数态度和蔼,心情愉快。但是,这一位穿黑上衣的人却与众不同,我一看见他就有这种印象。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他,却又肯定没有和他面对面地相遇过。“小鬼,一星期挣多少钱?”他问我。听得出他在嘲笑我。没等我回答,他就开始告诉我,他在我这么大  相似文献   

6.
朱庆林 《百姓生活》2011,(11):20-20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单位提拔了一批干部,他原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的,却没有他什么事,很郁闷。于是他就休假出远门散心。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对于自己擅长描写人类情爱生活,从不避讳。他曾这样表白过:“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他文章还相宜,对于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写这问题,可没有和我平时创作的态度两样,在男女因情感所起冲突中,我只尽我的观察.解释这必然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注解。他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人类的婚恋情爱;凭着对人物情爱心理的准确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细致体察,凭着如浮云般联翩的想象力,沈从文笔下的人类情感生活,如河水般回漩曲折、流转不息。沈从文是一位生活态度严谨的人,他执着追…  相似文献   

8.
桩桩 《社区》2010,(11):9-9
我网上的写作专栏叫“微园”.名字源于一位老人家中的清雅小园。这位老人连小学都没有读过.但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位书法家。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心里有花有希望有梦想,就一定能活出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英语读吧     
没有我你们走不了公共汽车很拥挤。有个男人想上来,但是没有一个人给他让路。“喂,让我上车!”这个男人喊道。“车太挤了,你最好等下一辆吧。”一位乘客对他说。“但是没有我你们走不了,我是司机!”这个男人说。The bus is crow ded.A m an tries to get on,but no one gives w  相似文献   

10.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听着比较新鲜的课一创意写作:成为作家。当时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是国内首家这样的机构,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我选了这门课。由于是中文系选修课,我思量着选课学生应该不多,怎料一进教室门,底下黑压压一片,寻寻觅觅之后才在后边找到一座。刚落座,又有十多位同学搬来隔壁教室的椅子涌入。我心中疑惑:选课时额定人数是50人,现在教室里绝对不止50人啊!而后方知选课系统已经挤爆,不少没选到课的同学干脆来旁听。授课老师是许道军副教授,老师一袭白衣、风度翩翩,他强调:这门课没有论文,没有考试。我一听张大嘴巴——这在其他课程上简直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1.
绝处能生     
王石  汪宗禧 《可乐》2011,(2):64-65
1995年,我正当壮年,万科地产也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一破,你的下半身就得瘫痪了。"我问:"那我该如何应对呢?"医生说:"多静少动,最好坐轮椅。"我说:"那可不成,还没瘫痪就坐轮椅,怕是不瘫痪也吓瘫痪了。我不怕瘫痪,等真瘫痪了再坐轮椅也不迟。"  相似文献   

12.
偏好巨大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相似文献   

13.
许建志 《人力资本》2008,(10):12-12
前一阵子,一位从事保险的朋友征询我的意见。他已经晋升主任,下面也带了几位销售,因为工作关系他非常的忙,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却发现业绩一直上不去。“遇到瓶颈了。”他说,因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气馁的感觉侵蚀着他。就我对他的认知,他是认真、努力的年轻人,专业知识没有问题。我想一定是有些方法不对。我花了时间跟他一起把所有的工作时间内容过了一次,了解他时间的利用率。下面是我给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空中楼阁     
《阅读与作文》2009,(5):6-6
此语出自《百喻经·三重楼喻》。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很富有的财主,生性愚蠢。有一天,他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这位财主在一幢新建的三层楼上的大厅内接待了他。他看到屋子宽敞明亮,阳光充足,心里非常羡慕:“我的钱也不比他少,他能有这样一幢楼,我为什么没有?”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一位青年朋友聊及一件网络上的小事。这位青年朋友足高1.82米,有次在论坛讨论身高,他实话实说,结果不少人阴阳怪气跟帖:网上就没有低于1.8米的。那意思自然是不信,说他是吹牛大王。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位学者,当他声名显赫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他最感激的人是谁。这位学者深情地说,他最感激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那位老师引导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变成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这些话被一些人传到了那位老师那里,但是那位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表露出一丝兴奋与激动,仍然平静地生活。有人问他,你曾经引导过的学生如今显赫了,最感激的人也是你,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呢?老人缓缓地说:“我忘记了我所帮助过的人,所以我并不会因谁显赫而记起他。”一个记得,一个忘记,一个牢牢记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个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两者实在都是心怀大智之人…  相似文献   

17.
"我的包里没有秘密,秘密全都在我的心里。"这是我和陈勇的谈话中他诙谐而机智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三十而立的陈勇是一名理财师,而我的惯常印象是一直认为男人不过是自己的女友或者夫人的"忠诚提包者",但当我"突袭"一位男士的包时,他非常爽快地配合了我这次的"行动",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8.
而今,有这样一位被称为当代著名画家的人。他是我山东老乡,有“官衔儿”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因为他的画作不仅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送出国门,而且被世界上153位总统收藏。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8,(9)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20.
52岁的亚历山大·布尔东斯基是斯大林的孙儿,是莫斯科一位很有名气的舞台剧监制,不过他的成就,跟他的显赫家世毫无关系。他说:“就跟所有苏联人一样,斯大林对我来说只是国家领导人,此外便没有其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