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失能老人考验中国的社会安全网》一组文章非常震撼,中国已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千万的国家。我们不能再静观坐等了,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各种矛盾的全面爆发期,如何在2030年以前,在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初步建立起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这是对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老龄化的到来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在老年人增长的同时,青少年急剧减少,这两者“相反相成”使中国的老龄化进程猛然加速。老龄化直接的社会后果:一是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增加:二是劳动力短缺,社会供给减弱。有一个指标是用来说明这方面情况的,这就是“老年赡养比”。“五普”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大概占75%左右,老年人口占10%.两者是75:1。而到了2020年.据专家估算.会达到4-5个劳动年龄人口养1个老人。当然,这样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于是,有研究者据此将老龄化的前景描绘得很可怕。但是,仅看老年赡养比是不全面的,因为还有一部分被赡养人口——儿童没有被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3.
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老年人口已超过1.67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社会需要适应这种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各级政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老龄化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其中对当前出现的“家庭养老”、“邻里互助”、“义工援助”、“社区照料”、“社会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方式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将老龄化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与某种养老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忽略了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养老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老年家庭空巢现象以其快速的发展趋势和深刻的社会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2006年城市空巢户已达49.7%。“空巢家庭”的激增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主要家庭模式,并且表现出日益低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人口老龄化浪潮中最汹涌的洪峰是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2007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口为1350万,几乎相当于3个挪威的总人口。如果加上生活半自理老年人,大约3500万人,几乎相当于5个瑞士的总人口,已经凸显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方 《职业》2011,(28):46-47
据国家计生委统计,2009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7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部分大中城市核心区和部分地市老龄化程度也相继超过20%。2011年,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2年。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少年人口比例降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年系数)为7.02%,老年人口近432万人,进入老年型的省份。“五普”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17-18
河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34.2万,其中65%生活在农村。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全力推动“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养老新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0,(23):33-34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徒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移外出,以及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夫妇相继进入老年,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速度加快。目前,浙江余姚市农村空巢老人已有近5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40%左右。这些老人普遍存在“经济压力大、照料服务缺、精神慰藉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网2010年1月29日的报道,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且每年增加约800万。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2000万左右,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口高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带来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芳  崔凌霞 《城市》2010,(5):52-55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各种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国情之一。因此,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由13.3%增加到16%。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我国的社会养老和养老服务需求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去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遭遇伤害、遗弃、虐待、侮辱、诈骗等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真正引起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关注,以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应当是始于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和两年后(1984年)的墨西哥城“国际人口大会”。然而,曾几何时,到开罗“国际人口发展大会”时,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便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成了三个整体性的“老年洲”。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尚不知“人口老龄化”为何物,那么,仅仅20年后的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席立航 《老人世界》2013,(10):55-56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根据1982年联合国的第97届会议的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联合国的规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视为老龄国家或地区。因此,在公布“五普”统计数字的同时,国家统计局指出:“这反映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人口年龄结构于2001年跨进老年型。到2007年老年人口有了显著增加,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0.0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0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比重的11.84%和8.89%。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表明,1995年以来年龄结构划分为三个类型,1995年前为成年型社会,1996年至2000年为成年型晚期社会,2001年以后为老年型社会,即老龄化社会。2001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7%,次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0.41%。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统计,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23.79%。大量老年人的出现,严重挑战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社会养老”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社会养老机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老人与养老机构间的纠纷日益增多,老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