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是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典型发展模式有:第一方电子商务模式,包括旅游景区自建模式;旅游景区联盟模式;区域联合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包括综合服务类中间商类型;支持服务类中间商类型;地方性旅游服务网站模式.旅游景区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会有更大发展;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主要趋势;网站功能整合程度不断提高;模式创新程度提高等.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为景区管理模式提供了参照模板,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治理为景区管理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原则包括保护旅游景区所有者利益原则、保护旅游景区相关利益主体权利原则、信息公开化原则、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社区参与原则。选择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有利于旅游景区内部制衡和约束、有利于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形成有效保护,也有利于旅游区社会责任的实现。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包括界定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重构旅游景区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旅游景区管理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的热潮,福建省自1999年底以来也有不少旅游景区采取经营权转让的方式。经营权转让已成为全国旅游景区(点)发展的趋势。但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的过程中,转让模式五花八门,转让经营成功与转让经营失败皆有,经营权转让后景区的发展结局喜忧参半。研究景区经营权转让模式,为经营权转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创新旅游景区(点)管理模式,实现景区的良性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的五种模式,并对特许经营权整体转让、政府控股的特许经营权部分转让、政府不控股的特许经营权部分转让、项目特许经营权转让、合作开发经营模式五种经营权转让模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我省目前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点)标示系统是旅游景区(点)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旅游行为的保障,从区域旅游形象的角度进行旅游景区(点)标示系统的构建能获得旅游景区(点)形象展示和凸显利益最大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区域旅游形象传播对于发展本地旅游产业、旅游景区(点)经营的重要意义。本文由旅游景区(点)的标示系统构建入手,导入区域旅游形象战略,科学规划了景区(点)企业构建标示系统的方法、方案、模式。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三权分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景区管理权由政府派出机构——景区管委会承担,景区经营权交由企业负责的三权分离制度是符合我国旅游景区的现代企业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旅游景区的三权现状以及实现三权分离的前提条件,提出了进行三权分离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快速增长,大多数旅游景区面临着激烈竞争下的二次发展问题。旅游景区由于资源、产品特点的限制往往面临着经营困境,目前出现的景区规模化经营新趋势正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可行选择,对于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实际经营具有现实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使旅游景区深层次、全方位、多功能立体开发成为必需。文章对尼亚加拉瀑布全方位立体开发及所带来的多方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我国旅游景区现状,探讨了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22-226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旅游景区提供的所有服务的体验适合和满足顾客需求或期望的程度,具有不易测量性、无法转移性、不够稳定性和不可存储性。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关系失衡、业务流程响应顾客需求不力、内部顾客价值发挥不充分和景区文化开发格局不高等问题。相应地,可采取增强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管理、实现服务流程再造、有效管理内部顾客和开发景区旅游文化等策略,来提升我国旅游景区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婷 《南方论刊》2022,(3):49-51
我国旅游市场已经进入散客化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升景区旅游公共服务是景区实现游客利益与景区自身发展双重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翠华山旅游景区为例,从散客需求角度分析其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公共安全、景区智慧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景区旅游,社区休闲”的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是一条保护世界遗产资源的新途径。这一模式实现的基础是遗产地社区旅游,关键是世界遗产旅游要与社区协调发展。协调机制有世界遗产资源开发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协调;遗产景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旅游意识和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遗产旅游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将甘肃小微旅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从旅游供应链的视角,探索基于旅游供应链的甘肃小微旅游企业发展模式和实施战略,提出按旅游线路、景区和城市郊区乡村旅游资源,分别构建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以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以及农家乐联盟,推动甘肃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支持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业节能减排。低碳餐饮是景区低碳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应从餐饮点空间布局、餐饮设施建设、餐厅食材采购、餐食烹饪方法、游客用餐方式、餐厨垃圾处理等六个方面构建旅游景区的低碳化餐饮模式。景区餐饮低碳化有助于推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云 《学术探索》2014,(6):70-74
在阐述大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缘起和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以昆明近郊温泉旅游地产为例,分析了"旅游景区依托型房地产模式"和"度假房地产主导型旅游模式",并对其运营模式的关键要素、产品类型及互动发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大城市近郊旅游地与旅游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产业目前的“门票经济”现象严重,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不仅会损害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且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以“长尾理论”为指导思想,可提出我国旅游景区盈利的创新模式,即:低价进入,以买方市场为主,实现规模经济;旅游产业集团化,从而为我国旅游产业带来更高的整体收入,促进每个链条的各环节协调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地方旅游法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与领导作用,为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概念。探讨了旅游景区承载力与旅游环境系统的关系,指出了旅游景区承载力对旅游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立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 ,阐述了我国制订世界遗产地旅游单行法的必要性 ,并在管理制度、经营模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确定游客容量规划制度、推展企业化经营模式、设定较低的景区经营权转让年限的法定幅度 ,应是立法中重点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歙县实际,从发展乡村旅游入手,以实现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度结合,进而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器”,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徽州古城景区和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这两个4A景区的龙头作用,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二、强力实施复“古”创“新”战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精品;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味;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应在分析比较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资源导向观、市场导向观和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形成以游客体验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统筹兼顾为重点,以竞争导向为关键的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新理念,切实抓好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景区定位、开发内容和建设方式,统筹好旅游景区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内各类项目建设,以及旅游景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市场开拓、资源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的权利人对景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较高的声誉.而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景区权利人却往往重投入,轻保护,导致景区商标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抢注.对于这种抢注行为,现行法律规范对此无法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就需要旅游景区的相关主体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旅游景区的商标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游客流时间分异特征研究--以深圳欢乐谷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景区是游客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游客休闲娱乐活动所形成的游客流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活动.游客的流向、流速、流量和流质是研究旅游景区游客流系统的关键性指标.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深圳欢乐谷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旅游景区游客流日变化、周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和年变化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旅游景区游客流的时间分异特征,分析了旅游景区游客流随时间而波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旅游景区游客流均衡分布的基本对策,为旅游景区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绩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