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党政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都在积极尝试运用政务微博开展工作,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年2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数据,截至2011年底,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4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  相似文献   

2.
12月3日,《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发布。至2012年10月底,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达到60064个,同比增长231%。平均每个政务微博的发博数为531条。江苏省政务微博总数超过6000个,位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11-11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1.95亿.增幅达208.9%。其中,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最引人关注。据10月19日播出的《焦点访谈》报道.到今年10月.通过新浪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7万家.认证数量在半年内就增加了4倍。在新浪微博的政府人气榜上.排名前20位的微博中.公安的政务微博就占了15个。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2,(6):22-25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可以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全国已有17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特别是2011年11月以来,“北京微博发布厅”、“上海发布”、“中国广州发布”以及“湖北民生微博服务厅”等密集上线,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5.
“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实务的新发展,微博问政实践可谓是发热发烫。单就微博数量而言,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6期)。微博问政因其低门槛、低成本、超便捷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报告分别评出总分排名前100名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和排名前100名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其中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民众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Chat-ting)、博客(Blog)、微博客(Micro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网络新闻组(Usernet News)等网络工具,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布信息,所表达出来的社会政治态度.2007年颁布的《应对突发事件法》要求政府部门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和建议,而通过新兴的微博平台采集舆情、发布信息,开展政民互动,为危机管理带来了全新机遇.《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年底增长了296%,网民使用率为48.7%.数据显示,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万家,全国已有8万多家政务微博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时能及时表明政府权威立场,对稳定民心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经历了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的数量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3年3月18日在京发布的《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止》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已达到176714个,较2012年共新增政务微博客账号126153个,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中,明确将“政务微博微信”列为“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之一.到2014年底,全国开通政务微信的部门已达6000多个,其中公安、旅游、交通与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占绝大多数,而政府应急管理虽然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却未能在政务微信领域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试以截至2015年3月8日搜到的仅有的以各级政府应急办名义认证的18个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通过比较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7):20-21
11月17日15时.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发起的“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登录新浪微博.成为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按照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的观点.“北京微博发布厅”的最大特点是整合北京信息资源、共同使用同一平台发布.  相似文献   

11.
秘苑摘萃     
正应正确使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李展在《秘书》2014年第3期《政务微博的管理和使用》一文中指出,2011年被称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时至今日,我国政务微博的规模已非常庞大。但是,"僵尸微博"、微博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十分常见,以致影响了微博发布单位的形象。因而,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和使用十分必要。1.选好平台。选择在知名微博网站开通政务微博,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期间,众多媒体纷纷设置微博栏目,提供给公众参与两会的新平台。如,人民网开通微直播栏目,新华网开通微政务栏目,新浪微博更是成了代表委员晒提案、征集提案的集散地。中国目前最大微博平台服务提供方新浪微博3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  相似文献   

13.
举措     
《领导文萃》2014,(7):136-136
正北京市:开通首个政务微博微信"双微"发布厅2014年1月,"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在腾讯网上线运行,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双微服务",通过微博、微信,及时为市民提供咨询和服务。首批加入微信"发布厅"的政府机构包括近80个部门,几乎涵盖了市民衣、食、住、行、教育、安全、医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导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6-16
——2014年1月14日,“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在腾讯网上线运行,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双微服务”,通过微博、微信,及时为市民提供咨询和服务。首批加入微信“发布厅”的政府机构包括近80个部门,几乎涵盖了市民衣、食、住、行、教育、安全、医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网民之间进行信息发布、传播与共享的一种新兴技术平台,微博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成为我国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网络媒体,其简洁明了、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了数亿用户的青睐。这一发展态势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大量政府机构、官员把微博看做信息化时代实现官民良性沟通的窗口和工具,纷纷"试水"微博。据初步统计,仅在新浪网注册的政务微博  相似文献   

16.
了解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的期望,有助于秘书从业者找到努力的方向,也有助于秘书教育者抓住秘书教育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拟探讨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的期望及其实现。一、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的主要期望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浏览相关招聘网站了解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岗位要求的描述,访问部分企业领导,广泛了解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的期望。本次问卷调查时间跨度为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3月25日,主要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表和网络问卷的方式,其中网络问卷主要通过QQ群、电子邮件、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发放。累计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4):15-15
正在山东,公众参与环保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全社会正在形成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格局。《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刊发深度报道,揭示三大公众参与环保创新机制:一是政务微博回应公众关切,网上环境信访平台方便群众投诉。2013年6月,山东省环保厅开通政务微博"山东环境",17地市环保局也先后开通政务微博,成为公众参与环保的最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01浙江:公布全国首份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浙江省2014年6月25日公布全国首份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42家列入公布范围的省级部门共保留行政权力4236项。10月31日,浙江省再次发布全国首张省级政府责任清单,43个省级部门的责任清单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公开亮相。02天津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一颗印章管审批探索实行"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全部","一个平台管信用"。2014年9月11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设立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07年5月31日,6个试点省份共有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包括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中国微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微博用户量暴增.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微博用户第一大国.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也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运用好政务微博,不仅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公众的参政门槛,还能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增进政民互信,既是政府顺应潮流、服务于民的创新之举,也可以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