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看点     
《领导决策信息》2014,(23):12-12
正3郭金龙近日强调,对看准了的事情要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坚定不移地干。同时掌握好改革的路径、方法、技巧、节奏,着眼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益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郭金龙:对看准了的事情要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坚定不移地干3贵州省长陈敏尔日前强调,围绕"管什么"、"怎么管"两个本质问题,在该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做减法,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要大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三个平台"建设,明陈敏尔:尽快打通"三个平台"做到"一门办、一章结、一费清"  相似文献   

2.
申富 《经营管理者》2012,(5X):243-243
自从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增值税以来,经过两次主要的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税种。虽然前两次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前两次改革并不彻底,留下了很多问题,特别是重复征税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目前增值税"扩围"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增值税"扩围"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增值税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增值税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然后从问题出发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构改革可以分为改革前、改革过程中和改革完成后三个阶段,档案主管部门在这三个阶段都应该主动作为,做好对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监督指导工作,确保档案工作不因机构改革而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广亮 《决策探索》2002,(11):38-39
一、国企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成就非常显著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了23年,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第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前提下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制度创新为主的新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基本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已开始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改革看点     
《领导决策信息》2014,(24):12-12
正3赵克志:聚焦重点领域抓落实贵州省委赵克志近日强调,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聚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落实。一是聚焦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抓落实。二是聚焦民生体制机制改革,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抓落实。三是聚焦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在提升软实力上抓落实。1王三运:扭住"四个着眼"避免"四个混淆"▲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近日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要扭住着眼问题倒逼、轻重缓急、民意基础、体制机制等"四个着眼";避免工作层面与改革层面的混淆、政  相似文献   

6.
吴卫东 《经营管理者》2011,(2X):227-227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的阶段是改革攻坚克难的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矛盾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会计工作改革来促进经济改革,实现会计工作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同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会计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财务报表的充分性与资源配置的同步改革、会计成本核算与监管职能的同步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与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同步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同步改革的设想,有着先进的会计经济改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1,(3):8-9
于二月份召开的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市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今年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等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辛鸣 《决策》2007,(1):30-31
是时间的巧合,2006年成为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一年.2006既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又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经过28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的改革发展既到了可骄傲盘点的时候,也到了需要更上一层楼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部队物资采购改革是我国"十一五"后勤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监管不力、招标程序得不到落实、采购预算编制不科学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深化改革,践行改革,可谓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加速建成小康社会、幸福社会、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措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对改革整体理念的自觉认知。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探讨达成改革顶层设计的共识。在改革和发展理念上,新一轮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力量形成合力,以更加有效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回顾波澜壮阔的改革历史,我们深为开拓、奋斗的民族精神而骄傲,为祖国辉煌、惊人的进步而自豪.按照历史的脉络,30年市场化改革可以划分为"改革的起步"、"改革的初步进展"、"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改革,核心是人,方案的设计和出台,都涉及到了人的问题,包括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改革要"以人为本"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和谐、健康以及快速的发展,并且使个人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中"以人为本"的体现做出了一些分析,旨在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三农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而且该问题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问题展开浅显的论述,谈谈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备忘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3-13
正日前,重庆市启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在完善法人治理体制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路径。8月27日,北京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就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前一阶段的改革破解了"以药养医"问题,下一阶段要把"强基层"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突出出来,只有"强基层",才能"保基本"。近日出台的《贵阳市深化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总体上不成功,由于改革不彻底,政府投入保障不足,渐渐形成以"以药养医"为主要特征的局面,从而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愈演愈烈的恶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在继续推行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提出了中国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措施,特别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监管卫生医疗服务市场方面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曹林 《领导文萃》2013,(3):23-24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执政党能否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能否唤起改革攻坚的巨大勇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关系到13亿人的幸福。防止"精神懈怠",就必须克服"改革疲劳症"。民众殷切期待每一个执政者、决策者、掌权者都意识到中央一再强调的必须克服改革疲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根据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今年将正式启动这一改革,据悉,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基本一致。换言之,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将大幅降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消息公布后,关于养老金改革的话题引起了全国各界热议。有的人对改革表示支持:"改革总是有过程,有阻力的,不然,何为改革?赞成改革,这是走向最终公平和和谐的一步、关键的一步。"也有人认为,养老金改革公务员不应排除在外。还有人认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社会反响如此之大,除了公平公正问题不容忽视,更主要的是这项改革推行时机是否合适值得商榷。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如何实现学生的发展,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理性的认知过程,课堂活动的实质是思维的活动。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比较欠缺的。而学生创造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明确的创造意识。问题是开启学生神奇思维之门的钥匙,也是检验教师知识、能力、智慧和胆识的试金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当前的"改革疲劳"主要表现作为的角度将改革疲劳症、"改革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讨论,具体分析了改革疲劳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后,我国新的国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国企调整改革的取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向关键领域集中,整合重组,做强做大。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国企重组整合的产业关联性;力保控股权;注意采用市场化的改革方式;国企"退出"步伐明显放缓。由于地方国企与央企差异很大,特别是二者的战略地位完全不同,因此,其调整改革取向应当有很大差异。要使地方国企与央企沿着合理的差异化取向调整改革,就应当正确认识和调整国务院国资委的定位、合理确定地方国资委的地位、正确处理地方国资委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