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好记体至柳宗元方发展为独立与成熟。柳记在写景状物的艺术表现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这并非偶然,原因之一是,他把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境之美绝妙地融合到好记创作之中,傅采众长井具拓展超越之势。其输妙传神的语言技巧、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与和谐有序的构景布局均体现出柳宗元山水游的独特的诗境美。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专家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于他的晚年厌倦了官场政治生活消极遁世隐居之时,因而将这类诗与佛禅紧密联系起来。说这些诗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宗;更有甚者,一厢情愿地把禅宗理论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对号入座”式分析评论。这些说法。高校有关教材甚至新近发行的《唐诗鉴赏词典》都予以沿袭,其影响之广泛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集中创作于他的青中年早期(三十岁前后),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总体倾向及其主要受什么影响的问题很有必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王维山水诗的禅趣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晓辉 《船山学刊》2004,(2):134-136,140
王维的山水诗卓然自立,独擅诗坛。他的佛教信仰和禅宗意识积淀为一种文化心理,形成禅宗审美观照,由此构成了其山水诗的禅趣意蕴:空灵之美、静谧之美、无我之美和冲淡之美。这既是山水田园自然美的体现,也是空静绝俗理想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众多田园诗人中,储光羲是一位地位颇为特殊的诗人。其特殊性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储光羲关注度有极大的改变。唐代人常将之与王维并列,以"储王"相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云":(光羲)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1]可见,在古人眼中储光羲的成就是不亚于王维的。但后世读者论及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时,却对储光羲基本持视而不见态度。这大概是因为储光羲才气并不大,诗歌总体艺术水平不高,并且世人多喜王、孟之类展现田园乐之诗,而不喜表现田园苦之诗,因此往往忽视了储光羲对田园诗的热爱及对田园诗创作的推动作用。实际上,当王、孟在继陶渊明之后将田园诗歌展现"田园美"的艺术水平推到极致,而储光羲正为后世诗人开启了一条田园诗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但是由于他艺术成就比较高的以幽静谐和之美为特色的诗 ,因其没有明显表露其外的思想性 ,历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有时甚至受到批评。但王维幽静谐和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仅是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而且诗中所表露出的意在言外的思想性在当时的社会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作为王维山水诗之重要特点,其内涵值得重新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王维的诗画相通,不是由诗画艺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和景物描绘的一致性所造成的,而是由作者的禅宗信抑所决定的。“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苏轼所说王维“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之本意。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把自然界中美的色彩、美的声韵和美的情态和谐地融合一处,具有一种高出于画面的胜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得力于他兼具诗人、画家和乐师的多种艺术才能,因而在创作上得天独厚,自觉吸收、融汇这些姊妹艺术的长处,为山水田园诗开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8.
山水文学作品总是作者以心灵之爱乐,审美观照山水景物之后创作出来的,是作者山水情致的表现.许多山水文学作品之美,即美在情致.但是不同作者的审美情致有各种差异存在,就形成了山水文学作品有不同面貌,甚至被读者以高低优劣去评  相似文献   

9.
心境·意境──山水画创作的主导因素研究白晓军引子自然山水之美,被画家所感知并加以描绘,便产生了山水画。它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景象的反映和再现,更是画家自我的表现和创造。山水画是自然山水景象与画家自我和谐地交融的产物。山水画家从一定的主观或思想情感出发,去...  相似文献   

10.
王维诗歌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不公 ,俗人升官 ,贤人放弃的愤懑与不平 ;坚持国家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对贤明政治的拥护和向往。其诗歌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意境之美 ,雄浑之美 ,自然之美 ,冲淡之美等方面。王维的诗歌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诗风特色方面有相似之处,二人又有一段交游、诗相往来,友谊非俗,加之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著,被推为此诗派的主要代表,所以文学史一直以王、孟并称,遂形成二人齐名的假象。历代诗论家(包括今天的专家学者)多着眼于两人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研究,而对他们具有明  相似文献   

12.
“归物”不是自然的人化而是自然的自然化,人类要以观照而不是改造的态度去面对自然,这就是自然的“自然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归物”。人类要与自然协调共在,达到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就必须保持一种使自然“自然化”的距离。王维笔下的山水是超越功利,摆脱主体情感的纯任自然的山水,是达到“无我之境”的最高审美境界。以“无欲之我”观物,方能达“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观物,王维笔下的自然是以物观物的自然。是自然化而非人化的自然,是“天机清妙者”的无我之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臻于优美之至境。  相似文献   

13.
谢脁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14.
王维隐居与其诗的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居”,是王维一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方面。说它重要,是因为隐居与王维的诗有着极紧密的联系;即他得以名世的优秀山水田园诗几乎全与隐居相关,甚至可以说“隐居”使王维成为唐代和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隐居的时期与原因,都直接关系着对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及诗史贡献的研究,而学术界对其隐居的研究却欠深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专题对王维的隐居与其诗创作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探讨,澄清是非,帮助人们重新正确认识和评价王维生平思想与诗歌成就,并重新确定王维及其诗在文学史上的形象和地位。以往,人们多认为王维于晚年隐居,其原因是受佛禅出世思想影响,羡慕山水田园隐居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山水画虽被后人尊为一宗之祖,但他的画法,一般人知道得很不清楚。现在根据古文献,综述他的山水画的特点如下:(一)“破墨”的画法。历代名画记记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破墨”即水墨之意,则“破墨”山水应有渲染。此即所谓“始用渲淡”(“渲淡”即渲染)。同书又说:“王右丞之重深”。汤垕画鉴说:“王右丞维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米芾画史:“世俗……多以江南人所画雪图命为王维,但见笔清秀者即命之”。“清秀”与“清润”相近。“重深”、“清润”的画风需要渲染。  相似文献   

16.
王维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游记文与山水田园诗相辅相成,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文的魅力:形式自由随意,散体化倾向明显,在盛唐骈体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淡淡的人文关怀;勾勒出唯美而不失现实的王维式的理想家园。王维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启迪了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散体化的有意尝试,对于中唐古文运动,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苑英华》是宋朝时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十分之九是唐代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及宋人对唐代众多诗人的接受情况。《文苑英华》所录王维诗歌大多为奉和应制诗,而最能代表其诗歌特色的山水田园诗所收甚少,特别是为后世广为称赞的《辋川集》一首未收。王维诗歌不仅影响了中晚唐众多诗人,亦对宋诗风格之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其山水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风、浑然天成之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朱彝尊山水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顺康诗人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以追求“醇雅”为主要艺术特征。但其内容与风格却是不断嬗变的:抗清时期以山水寄寓民族兴亡之感,游幕时期借山水抒发个人情思,归田时期咏山水反映闲适心境;诗风早期学王孟之冲谈,中岁学杜甫之遒壮,晚年则兼学苏轼等宋诗。从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可窥探清初诗坛创作逐渐远离政治功利性与由学唐向学宋转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赵莹 《中文信息》2013,(5):125-125
王维的山水诗以《辋川集》诸作为代表,本文试对《辋川集》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中流露出来的盎然生机进行分析,进而阐明王维在晚年奉佛归隐时虽清冷孤寂,然而仍然怀着对世界和人生的执着之情。  相似文献   

20.
<文选>立"江海赋"一类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汉书·艺文志>和<文心雕龙>的影响,二是汉魏六朝水赋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是萧统本人的山水爱好.此类所收木华<海赋>、郭璞<江赋>两篇作品,前者雄伟壮丽,奇拔不群;后者条理明畅,气势宏大,皆着意于壮丽宏大意象的选择描绘,表现出对穷变于声貎的极致之美的追求,从中亦可见萧统崇尚壮丽宏大之美的大赋观.但这两篇赋在汉魏六朝水赋中,并非成熟的山水文学作品,尚处于山水"喻诸心性德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