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基督教在高校的迅速传播,大学生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对浙江省H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少、比例小,但绝对数字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信教动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信教途径日益多元化、信仰非法基督教的情况显现等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主要特点。基督教的正向价值、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教育引导的缺位等是导致"基督教信仰热"现象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的信教问题,需从引导其理性看待基督教、妥善解决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大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作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锦鲤"转发热潮下隐含的归因偏差,探讨了如何将归因理论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信仰供给侧"概念是基于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结合对宗教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理论的梳理而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宗教皈信已成新常态,且呈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高校信仰供给市场的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宗教皈信的现实依据,可以认为大学生宗教皈依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信仰供给侧自身的缺陷,如何正视和超越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受改革开放后"宗教热"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信仰宗教现象,并且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成功,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兴亡成败。因此,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相关知识,探寻这种宗教现象的起因,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特别是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现象,引导他们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将来信教可能性的"自我预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宗教兴趣"和"宗教评价"对大学生未来信教自我预期有关键影响,其他各种可能的因素均受这两个要素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应对思路,要从"预防"拓展到"规范"。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尤其是宗教与法律、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关系的教育,使大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对待宗教信仰,使他们能够在现代多元宗教环境中,理性、和平地处理信教与不信教、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辨析正信与邪教,正确理解宗教与国家安全、政经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应该尊重信教学生的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特点,探索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新型的政教关系,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以新型的领导方式和教育意识来对待大学生的信教问题。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则,高校就是把信教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李冬梅 《现代妇女》2014,(11):75-76
根据对吉林省5所高校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大学生在在认知方面的模糊不清,在认同方面的参差不齐,在认识方面的功利实用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因此,高校必须要从注重理论教育引导作用,完善育人工作体系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驻高校新区6所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网络贷款情况及学生对于网络贷款的认知程度。学生对于网络贷款的选择盲目性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存在因不理性消费而依赖借贷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共同协作,加强教育引导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秋  王玉文 《公关世界》2023,(8):133-13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引导功能和探索其提升路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思想教育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宗教影响大学生的时代特点 当前,宗教影响高校的时代性特点越来越鲜明。2009年3月,笔者对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等l0所高校120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若干深入访谈,发现宗教对大学生影响较大并表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宗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当前大学生教徒也越来越多。宗教信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优缺点都很突出。相对于国外的宗教教育,我国对这种教育的发展还没有重视起来。本文简单分析了宗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对相应问题阐述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网络借贷应运而生。但是这种网络借贷平台存在诸多隐患,大学生盲目地超前消费、不良网贷平台非法经营等现象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也给学校的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校应采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健全网络监管机制等措施,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就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重视将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逐渐纳入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的同时,尚未将对学生知识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到超越个人功利之上而自觉地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理想人格境界上来。当代大学生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尚未取得认同。因此,高校中学生厌学、混学的现象依然蔓延着,张扬着。固然,这一现象与高校无力控制和改变的不合理的社会价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较大,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其研究,特别是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四所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研究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时尚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并深受其影响。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影响,需要从高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等全方位的角度加以教育引导,以使他们在追求时尚文化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力量,学生工作的引路者、筑梦人、排头兵和领头雁,即使在疫情高峰过后也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除了要履行好基本工作职责之外,还应当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教育引导学生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以"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培养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陆旻瑶 《公关世界》2022,(4):138-139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引导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渗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同途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温州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督徒的数量有增长趋势;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大,表现为接触和坚定信仰的时间早,信仰状态虔诚,参与宗教活动积极,受洗比例高;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发达,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规范、宗教活动活跃,大学生信徒的归属感强。高校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积极进行疏导、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理念,提出网瘾学生"资源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舟山、丽水等地高校2500名大学生和170余名教职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研判高校教育在技术、文化和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借助优势视角理论,注重大学生网瘾的高校情境与内在潜能的资源作用,探求"网瘾学生"转型"网创人才"的"三色网络"梯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