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的使用总是策略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用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语用策略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交际中有条件的合作原则的违反为语言的选择和言外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是语用策略在交际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语言交际要遵循礼貌与合作等原则,但语言交际中也会出现违反相关原则的策略使用现象.韩国语中代表性的就是敬语的策略性变则使用,其中一个主要作用是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并且具有很强的语境性和程度性.敬语变则使用具有一定的语法形式,且出现的频率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李琳  张娜 《理论界》2006,(5):187-188
合作原则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却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特定的修辞意义。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具有相对性。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都必须以是否得体为标准,才能有效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语用得体和修辞得体是辩证统一的,但两者又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离。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是极其常见的。本文主要运用动态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俄语语用模糊现象。主要是从如何产生语用模糊这种言语现象的层面,结合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语用模糊产生的几种途径:违反合作原则,使用隐晦语言,个别词汇引起,句子结构体现。  相似文献   

5.
信息过量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语用功能.信息过量,作为一种主动的语用策略,是话语人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在语言结构选择与语境之间相互协商、动态顺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比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语用原则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不同民族的语言实践中其表现形式却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对语用原则进行语用对比分析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7.
李青苗 《兰州学刊》2012,(7):101-105
语用策略,也就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采用的恰当的语言形式。礼貌原则是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语用策略。最有名的礼貌策略理论是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左传》的赋诗引诗从语用策略角度来说,主要采用交际的礼貌原则的各种准则。礼仪性用诗一般采用正面面子语用策略,引诗赋诗发展到了实用性阶段之后,则两种"面子保全"语用策略都会用到。《左传》赋诗引诗所采用的主要语用策略可以用人类的认知规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从美学意义上探索模糊语言,其实质通常体现在本体模糊和认识模糊的混合体,对语用合作原则的违反,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和对语言艺术的美学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用预设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共知性与合适性,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即单向性.单向性语用预设的形成原因是说话者提高语言交际效率的需要,说话者对听者背景知识的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说话者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理解,说话者带有某种隐含意图等.预设的单向性通常不会带来会话的困难,这是因为合作原则在预设行为及话语理解过程中起着约束作用.尽管如此,交际者出于某种意图,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出“不合作”现象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汉语反语常分为"反话正说"与"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汉语倒辞)作为日常话语中的一种频繁使用的语用交际策略,至今尚未引起修辞学界与语用学界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汉语倒辞以及相关现象的文献研究,结合汉语文本语料分析,文章从形式特征、语用策略、交际功能和玩笑框架四个方面对汉语倒辞进行了语用修辞角度的描述性界定:汉语倒辞在语用语言形式层面具有对交际对象的冒犯性;汉语倒辞的使用是以接近对方为基础的维护交际对象积极面子的交际策略;汉语倒辞的交际功能旨在建构与交际对象的正向的人际关系;汉语倒辞的使用受制于玩笑框架。对汉语倒辞的充分界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汉语倒辞的本质属性,从而为汉语倒辞的后续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英语幽默的语用认知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指示语指代模糊、预设、言语行为、会话含义、违反礼貌和关联原则都能引发幽默的生成,英语幽默具有不和谐性、非真诚性等语用特征,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直译和意译兼用、注解等方法,尽量译出幽默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违背言语交际合作原则是富于叙述模式创新的福克纳乐于采用的修辞策略.他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在两个交际层面上违反合作原则:一是文本外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交流层面,二是文本内叙述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层面.显性的违反准则揭示了作者过度保护交流合作的修辞动机,因为读者会在这种标记性的叙述行为中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获得作者预期的言后之意.  相似文献   

13.
积极语用模糊具有使语言表达灵活得体、幽默风趣、含蓄朦胧等语用功能,其认知过程特点表现为:语用模糊的输入心理空间具有多空间备选性,认知突显弱化和关联度削减,空间作用或语用推理过程复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通过意象成分的补足和语言知识的提高来消除障碍,达成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4.
语用偏离是指人们偏离合作原则,打破常规使用语言以追求变异创新的表达效果。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使用隐喻、戏仿、反讽、夸张、弱言、移就、闪避、冗言和双关等等偏离的辞格构成具体的言语策略,不仅成功地达到了交际效果,也创造了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Grice)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并指出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的遵守是对话顺利进行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违反合作原则并不一定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有时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则会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和语用意义.在此运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从违反合作原则剖析小说典型人物对话中所包含的会话含义及特殊的语用意义,以期更好地赏析小说.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的英语口语考试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以交际能力模式为考试目标,将测试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后的一种“仿真”评价组织形式。计算机辅助高考英语口语考试题型的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景性等原则,采用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口头作文等形式。计算机辅助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交际能力要通过测试任务和测试情景来实现。在三种典型情境中,模仿朗读情境构建语言能力;角色扮演情境构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流利度;口头作文情境构建语言能力、语篇能力、流利度、语用能力、策略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加晓昕 《理论界》2008,(9):135-136
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持合作的态度,交际策略有时与礼貌、合作等相悖。对此,可从人们合作与悖反交际态度来宏观地解读语用策略的类型。进而探究悖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语用策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望文生义、违反对话原则和对语言功能的错误理解导致了语言语用失误,而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对社交语境把握不当等则造成了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邓格红 《云梦学刊》2014,(1):145-147
广告是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特殊言语交际行为。广告旨在让目标受众接受并购买广告商品。广告语往往打破常规的言语交际模式。但从语用学视角看,广告商正是通过有意、公开地违反语用原则,使广告语言新颖独特,具有很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从而说服受众购买广告产品,实现广告的推销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