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和时代精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成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成就,立足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认清中国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内容上的科学性、立场上的人民性、本质上的实践性和体系上的开放性。就其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突出文化对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任务,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国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自身特定的生成基础、核心要义和时代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具有党对文化建设全面领导的政治性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性情怀、“第二个结合”的科学性规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全球性视野等核心要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文本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提炼了这一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武器、人民中心;源于实践、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凸显了领航掌舵,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时代意涵,提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行动指南,贡献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新征程上,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两个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引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者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内容,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回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之问。在强国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理论来源、 历史传承与现实关怀上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理论来源上,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传承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建国后 党的保护环境思想的丰富与创新;从现实关怀角度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研究阐释及其实践运用,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历史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撑,并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滋养,致力于通过“结合”,创造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承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中华文化主体性、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历史图式和理论结构,有助于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勘破和超越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终结所谓“历史的终结”并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思想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系统表达中把握理论精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阐释中汲取思想养分,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题承续中积累实践经验,在“两个大局”呼吁更高水平话语塑造的客观要求中直面现实挑战,丰富“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话语内涵、拓宽“任务”“使命”的话语格局、推进“两个结合”的话语创造、贯通“文化自信”的话语脉络,在文化理论观点上实现重大创新和突破,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独具特色的话语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塑造和表达彰显出明体达用的话语逻辑、生动鲜活的话语叙事、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和包容开放的话语视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叶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1):5-8,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逐步形成了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借鉴和创新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对新时代实践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其生成的现实逻...  相似文献   

10.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博大精深,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引。本刊特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究,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重要地位、文化哲学意义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方世南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者王海稳和徐福祥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纾解全球文化冲突与矛盾的有效良方,也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指引,还是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建构哲学命题的集中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哲学意义。学者曹峰旗则从宽容维度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宽容理念和鲜明的宽容精神,了解其中蕴含的宽容精神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和世界意义。学者王志刚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所蕴含的文化安全的价值旨趣,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知识体系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体”与“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一对范畴,考证体用观的古代起源,梳理体用观的近代背离,有助于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恩格斯所说的现代社会主义脉络中的自主知识体系地位及其体用贯通、明体达用品格。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命名来说,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具有标志意义,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则为这次工作布置会议提供了理论主旨框架。习近平文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丰富思想材料,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在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第三个历史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为代表的一系列文献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自主知识体系。由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文化安全、网络文化、文化润疆等核心概念构成的这一文化知识体系作为理论框架之体,不仅要贯彻落实到实践工作之用中,而且要对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包括中国边疆学构成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同时,深刻总结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经验,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导引成为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选择。面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传出去”的现实任务,唯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立体化搭建“以人民立场为先、以守正创新为向、以全域覆盖为势”的对外传播新模式,才能在新环境、新起点和新征程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从历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汇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具有重要的历史继承性;从理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从实践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内在耦合,具有重要的实践导向性,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学术期刊中心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点及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功能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报编辑部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专题形式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实践的坚强支撑;秉持开放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融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的显著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永葆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突出文化主体性,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大成果,具有原创性意蕴。从生成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渊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在引领全球文明发展中拓宽了思想视野,并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从结构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的本体、价值、主体和方法,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原创性贡献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底蕴和精髓,在新的历史方位确立了“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价值指向。从“两个结合”尤其是强调“第二个结合”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促进与价值引导,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及和提高”的文艺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新时代“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方略,从而促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合乎历史机缘地出场。在党的文化政策引导和历史逻辑的合力作用下,新时代文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越来越聚焦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本质特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诸多观点的创新与突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至上鲜明立场和文化自信重大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观;以捍卫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观;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以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观。习近平文化思想达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正确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对“两个结合”所作出的一系列精辟论述,高屋建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性成就,昭示了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与现实运用,为党和国家接续谱写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依循与实践指南。以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华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学者就“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生成逻辑、历史经验与创新成就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续推进“两个结合”,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坦诚交流,会议产出学术成果颇丰。此次学术会议及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将成为新时代我们党更好实现“两个结合”、更好传承中华文明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从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前提出发,肯定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建构和实践行为两个维度思考和践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革新创造,形成了辨析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的人民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取舍标准,阐释了以古为今用为核心要义的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态度,明确了以创造新文化为最终目的的古为今用目的论,最终建构起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态度、增益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