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18岁男孩的自述—— 18岁的我,其实从心底里来说,更愿意别人说我是女人,很漂亮的那种女孩——我不知道这种心理是否能说明我已经“伪娘”了。  相似文献   

2.
星随月 《当代老年》2007,(12):29-29
一提起我的“后老伴’,我就忍不住从脸上到心里都在乐。老伴是个乐天派,个头仅有1米5,体重却有150斤,又黑又胖,身体壮实得像头小牛,67岁的人,40岁的心脏,18岁的整齐洁白的小假牙。  相似文献   

3.
刘娟 《老年世界》2006,(12):20-20
在我2岁的时候,活泼好动的母亲与沉默少言的父亲分手了。2岁的我被父亲送回老家跟随奶奶生活。从此,幼小的我没有母爱,直到我18岁那年,父亲重组家庭后,父亲才来信叫我回城里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生滋味     
蔡康永 《金色年华》2010,(9):M0002-M0002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相似文献   

5.
董福民 《老年世界》2014,(12):14-15
我今年73岁,属马,曾与马打了6年交道。1961年6月3日,年满18岁的我应征入伍,原单位内蒙古毛纺厂为我们举行欢送大会。我代表33名入伍的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毛纺厂多数是女同志,有一位女同志问我是什么兵,武装部部长王义大声告诉她:“是骑兵,骑上那高头大马,可神气啦!”  相似文献   

6.
18岁时,邂逅卡拉扬 圣特罗佩,我最钟爱的地方,那里见证了改变我一生的神奇时刻。那年我18岁,还在上中学,和母亲一起住在尼斯。一天,母亲的女友带我坐游艇出海玩。我们沿着圣特罗佩漫长的海岸线一路前行,岸边是形态各异的山丘、树林,远处著名的圣特罗城堡若隐若现,从那儿可以眺望整个渔村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相似文献   

7.
FIFI 《现代妇女》2008,(9):44-45
我的痘痘长过18岁 红色方阵代表青春痘,蓝色方阵代表的是成人痘,看看以下的描述哪些更符合自己?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痘痘是不是长过18岁。  相似文献   

8.
葛勤 《老人世界》2010,(9):29-30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的美丽记忆,尤其是青年时代:考进一个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抑或是拥有了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庭。而我呢?我叫葛勤,生于1928年,1946年10月,年仅18岁的我参加了解放军,直到1951年,我都在打仗。我的部队是二野二纵队,我几乎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一脚     
人生路上有很多第一次的经历。有时候一次便能决定人的一生。 1968年冬天,我刚满18岁。凭着漂亮的脸蛋和亭亭玉立的身材,顺利地考进了区文工团。  相似文献   

10.
《女性天地》2005,(4):54-55
我丈夫18岁入伍,26岁与我结婚。去年转业时,他36岁,部队发给他40000元转业费。今年以来,我俩因性格不合,多次协商离婚之事,但就那笔转业费如何分割,我俩发生了分歧:他认为转业费属于他个人所有,我则认为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请问:转业费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属于个人财产?如果我俩离婚,这笔转业费应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中国心     
我叫胡菊,原籍在越南南定市。1946年2月,我刚满18岁,为了生计,挑盐到中越边境贩卖,结果被人贩子卖到中国,给广西龙州卜日初做老婆。卜日初比我大30岁,已经有了两个老婆,他要我做他的三姨太。我思念我在越南的亲人,坚决不同意,先后5次逃跑,均被他的家丁抓回,遭受毒打。后来,我又逃过3次,同样被抓回。直到我为卜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卜新芽),他们才对我有所放松,使我有了再次逃跑的机会。  1950年元月15日,阴雨绵绵,我趁卜日初外出看戏的机会,从龙州逃到了中越边境的凭祥。当我正要过境时,卜家4个家丁追来了,吓得我胆颤…  相似文献   

12.
南迦 《金色年华》2011,(8):29-30
初见阿飞并没有感情 8年前,在我18岁那年认识了阿飞。那时我刚毕业,对什么都懵懂无知,但对陌生的社会却满怀着一种激情。阿飞比我大5岁,处处照顾着我这个小妹妹。因为刚开始已经知道阿飞结了婚,所以对他只是一种大哥哥似的好感,但绝不是那种男女之间隐秘的情愫。  相似文献   

13.
詹语 《现代妇女》2007,(12):18-20
我在18岁的时候,渴望找一个帅气的男人;在25岁的时候,我觉得帅气不重要,渴望找一个有才华的男人;但在35岁的时候,我想形象不重要,才华也不重要,我要一个真正能够牵手,能够疼我爱我,能够与我一起慢慢变老的人。  相似文献   

14.
我去英国探望姑妈,着实吓我一跳。只见六十多岁的姑妈,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孤苦伶仃的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后来,我渐渐从姑妈的口中了解到,英国的教育强调独立,孩子18岁后就搬到外面居住、学习、工作、谋生,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也因为工作忙,便很少联系父母。  相似文献   

15.
我和林琼玖的缘份始于海南省。 1946年,18岁的我在黑龙江老家参军入伍,一路随部队参战。1952我在驻海南岛部队的一个师营建处工作。经历了艰苦的战争年代,我的身体状况不好,因病住进驻岛的187医院。林琼玖是医院的护士,19岁的她是湖北黄冈人,刚入伍一年。住了几个月的院,我们熟悉起来。  相似文献   

16.
海燕 《当代老年》2014,(10):18-18
1965年,18岁的我在黄冈师专(现黄冈师范学院)认识了张山虎,他和我同桌,我们不仅同龄,而且都来自黄梅县。开学后,张山虎被选为团支部委员,我进入了学生会。学习上,我们齐头并进,工作上,也是你追我赶。  相似文献   

17.
善意的手杖     
辛乐 《金色年华》2007,(5):34-35
18岁那年,我离开家乡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来到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利兹大学学习历史。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也是我有生以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我不仅要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不熟悉的新环境,而且我还得学会克服我父亲去世时给我留下的伤痛。  相似文献   

18.
苗正新 《当代老年》2013,(11):25-26
1941年初,18岁的我同600多名部队青年一起,进入刚成立的晋鲁豫陆军中学学习,直属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领导。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做公益,因为这里是地狱。”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义工,18年散尽家财创办草根公益让我甘苦自知。1993年读师范学校时,我拉着两个同学创办了一个学雷锋小组,从18岁埋头公益到“奔四”,无意中成为“河南民间公益活化石”。我经常自嘲:今天我是活化石,明天就是真化石了,因为中部草根公益组织就站在天堂和地狱中间。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6-16
“我2009年的心愿是‘在梦中看见妈妈”’。 12月18日,四川省都江堰市板房区,地震孤儿10岁的廖俞涵对姐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