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李家灿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92-95,115
中国宪法规范和宪法文本之间存在具体差距。中国的宪法是“没牙的宪法”,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就是为了使宪法能够运转起来。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需要超越传统的法制统合的价值目标,将人权保障和法制统合进行结构性整合。 相似文献
2.
赵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41-44
本文对我国现行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已经不适应实践的需要,不利于我国宪法的贯彻实施。在立足我国的国情和借鉴西方两大法系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建立宪法委员会和宪法法院并存的复合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碧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53-57
在我国宪法中并无明确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故为保障及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制定一部专门的宪法监督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各项内容,包括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主体及其活动程序,违宪审查的方式,违宪审查的效力及责任承担方式,使违宪审查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李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0(4):17-22
对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是法治的题中之义,为了保证宪法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违宪审查制度。但是我国目前违宪审查的机构未能建立起来,相关程序问题也未得到解决,这与我国"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是不相宜的。本文立足于挖掘我国现存阻碍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因素,试图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通过宪法法院这一专门审查机构来完成,而中国的违宪审查则属于立法机关的职能。中德两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审查对象与方式、审查程序以及审查后果方面存在差异,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符合国情需要,但德国违宪审查制度中相对独立的审查体制与启动程序的制度设计,也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6.
论违宪审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60-63
为确保宪法的有效实施,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违宪审查制度。目前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完善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建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8-11
为使宪法从名义宪法成为规范宪法 ,建立和完善宪法保障制度尤其是违宪审查制度必不可少。从这一目的出发 ,对美德两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方式、审查时机、审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就影响两国违宪审查制度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剖解 ,以期对建立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8-11
为使宪法从名义宪法成为规范宪法,建立和完善宪法保障制度尤其是违宪审查制度必不可少.从这一目的出发,对美德两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方式、审查时机、审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就影响两国违宪审查制度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剖解,以期对建立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10.
仅仅给予基本权利以立法救济是远远不够的,印度宪法第32条的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及相关违宪审查制度值得我国学习.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应先易后难,可以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当未被具体化为法律权利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普通法院给予直接救济;第三步至第六步是使普通司法机关和独立的宪法法院分享一定的违宪审查权.我国的宪法监督模式应该是美国普通法院司法审查模式与德国宪法法院模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完善宪法监督机构是我国宪政建设的现实要求。考察世界各国宪法法院建立的历史概况 ,然后从理论上归结这种专门监督机构建立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 ,我们就会发现在我国建立宪法法院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宪法法院的建构模式应充分考虑监督保障体系、机构设置、职权等要素。 相似文献
12.
周小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97-100
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在某些国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机关分权制衡的一种必要选择。监事会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所发挥的监督职能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背景。我国公司的监事会制度也是在全球公司治理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但是监事会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欠缺实质性的独立监督权,并且在监事的选任方面专业业务能力也不足,因此造成了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3-58
普通法院、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三大机构模式可归结到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审查机制分析框架之中,其在组织结构、审查程序、审查对象、判决效力上构造的不同实乃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审查机制作用之分野,然而随着美国与欧洲传统上的权力分立原则陷入危机,三大模式已不能就其审查者究竟是在行使司法权还是在履行政治功能自圆其说,因此由宪法审查的司法性或政治性所带来的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机制间的差异也渐渐淡去,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幅交错兼容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李寿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33-3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剑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2-45
宪法监督的改革困境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索,而通过厘清宪政内涵,进而探索宪法监督的宪政价值及其与宪政的良好互动性,可以为今后的宪政改革提供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胡正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社会发展方略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其命题的核心内容,彰显了对人的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审视宪法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吴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4):355-359
一个完善而有效运作的宪法保障体系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实现其最高法律效力地位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宪法保障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文章提出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宪法监督机构--宪法法院,并以此为核心改革和完善宪法解释、违宪审查制度,确立宪法诉讼制度,使我国的宪法监督体系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8.
苏联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91-95
1918年苏俄宪法确认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为了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职能得以落实 ,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设立了不同机关做违宪审查的具体工作。这些机关经历了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辅助机关到独立国家机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认真总结本国经验教训和借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傅国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1):55-59
从研究我国的政体出发,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分权制约﹢专门法律监督"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现与西方三权分立的根本区别。从我国宪政定位分析,检察权以监督公权力为轴心,体现其本质属性是法律监督,这与大陆法系检察权的司法性、英美检察权的行政性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符合中国的宪政实际的检察权定位,以及对行政权检察监督的具体方式构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