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的“功利主义”,是伦理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伦理思想,因而受到包括同时代的马克思在内的许多人的重视和评价。但是,由于穆勒的功利主义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具体性,因而任阿对它的评价也必然要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我们处在改革大潮新时代下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处于大变动之中,功利主义思想以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突出地位,暗里、明里被发展起来,因而,今天我们对穆勒功利主义思想的再评价,当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正值近代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国许多思想家的思想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作为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梁启超许多观念都带上了西方观念的色彩,他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边沁的影响,即重视“利己”,并强调在“利群”之上的“利己”。但同时,梁启超又不是全盘接受边沁思想,而是对其思想进行了扬弃,在借鉴西方另一功利主义代表穆勒和日本加藤弘之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他自己的功利主义伦理观:以“爱他心”为基础,把利己与利群相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论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近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深刻地制约着翻译,并合法地改变原语的思想性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就是在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汉语化的言说中建构起来的。某种意义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歧变过程也就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过程。严复在翻译和介绍穆勒的自由主义思想时,颠倒了其思想的主次,明显压抑了个人优先原则这一前提,而张扬了个人自由应该受到限制这一附则。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被纳入了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严复始终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来解释和定义自由主义。严复所理解的“人”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民”,这样,他就把“人”最终纳入了中国古代的言说轨道,纳入了国家和民族的范畴,其结果是必然从根本上削弱甚至否定个人。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穆勒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功利主义伦理学家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家。穆勒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和他人的幸福,教育是一种影响人心理品质的环境因素。本文介绍分析了穆勒功利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揭示了其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该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究国际关系所必须重视的思想家。本文研究与剖析康德的国际关系思想,然后审视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最后笔者对康德国际关系思想进行适当评价,并分析了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近代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是对边沁等功利主义者思想的完善。密尔认为幸福是行为的目的 ,功用原则是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标准。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被看作是规则伦理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实际上 ,他的伦理思想是对功利主义伦理与美德伦理的调和。这种调和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两种伦理思想传统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为分析当代中国若干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密尔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继承了霍布斯、洛克等人发展的古典自由主义中个人自由至上的思想,同时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种个人至上的自由观不可避免地造成个人与国家的尖锐对立。在此基础上,他将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进行了成功的结合,他认为,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政府必须要实施有限而必要的干预。这样既实现了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过渡,也使得古典自由主义获得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密尔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了霍布斯、洛克等人发展起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至上思想,同时他深刻地意识副这种个人至上的自由观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个人与国家的尖锐对立。在此基础上,他将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进行了成功的结合,他认为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政府必须要实施有限而必要的干预,这实现了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过渡,也使得古典自由主义获得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作为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功利主义与自由相结合,从两个方面改造了早期自由主义理论:(1)他摈弃了早期自由主义者以天赋权利推导出个人自由权的做法,而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张扬自由的首要性;(2)早期自由主义者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保证个人自由领域不受侵犯,确定了政治自由权利。而在密尔生活的时代,大众政治逐渐形成。他明确表示:只有大众参与政治生活才是确保自由的唯一途径,从而使民主宪政制度成为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批评史上,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详细论述功利主义艺术观的人。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书中,他指出:同“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相对立的是“功利主义的艺术观”。他用唯物史观考察了各种艺术思潮,揭示出它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反映的各个阶级的功利要求,批判了抹杀艺术功利性、主张“纯艺术”的错误。但是,他有关功利主义艺术观的论述又有不少含混、模糊的地方。鉴于他的文艺理论,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认真研究他的有关论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公平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公平观"可分为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古典自由主义公平观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等三大类。这三种观点依据不同的哲学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实质。功利主义着眼于分配结果,它的公平观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分配起点入手,认为收入分配公平的实质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的分配公平思想同时重视了分配起点和分配结果,但首先强调的是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2.
柏克是西欧近代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保守主义思想家。他在反对法国革命时,集中阐发了他的政治思想的若干基本原则。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他的法国革命观加以论述和探讨。文中分别探讨了柏克对于抽象理论的排斥,他的传统观和国家观,他独特的人权论与贵族政治论等理论问题,指出柏克的思想既因其给改良留下余地而与一般的保守主义理论有所不同,又因其对传统和国家的强烈尊崇而与自由主义的立场相区别。浓厚的宗教色彩是柏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对于改良与革命,传统与变革等问题的看法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哲学基础是公平正义的观念 (Justiceasfairness) ,而“原初立场”和“无知之幕”是其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他首先在一国之内得出了民主宪政两个政治正义的原则 :公平原则与差异原则 ,晚年 ,他在《万民法》一书中又将这套原则推广为国际交往原则 ,企图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建构国际和平的新秩序。这一宏大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代表了 2 0世纪后半叶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梭是政治思想史上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其“天赋人棂”学说为自由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辩护,但其对自然权利理论传统的背离以及公意概念的提出又使其学说从自由主义的起点走向极权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1773—1836年)素来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所称道和器重。马克思则深刻地阐明了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詹姆斯·穆勒是李嘉图同时代人中创立学派来祟奉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最重要的人物”“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李嘉图理论的人,虽然他的阐述只是一个相当抽象的轮廓。……从他这里也就开始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不过,穆勒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比李嘉图的观点前进了一步。”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剖析穆勒的政治经济家学四分法,从而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戊戌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小高潮。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创出了不同于西方功利主义的基于群己平衡的功利主义。这个时期的功利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大多肯定了功利主义的启蒙意义,但并没有把功利原则作为最终原则,而只是“民德”思想的一部分。这种功利主义并不以个人主义为基础,而是强调了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造成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人对“权利”与“功利”关系的理解不同于西方。戊戌时期的思想界认为权利意识是高于功利意识,权利意识最终表现为群体权利,才是戊戌时期功利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最大最小化原则:功利主义和公平的社会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学术上,“公平”这一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而一旦涉及到对“公平”含义的理解,则表现得相当复杂。论文着重阐述的是罗尔斯(Rawls)、穆勒、哈萨尼(John Hansanyi)以及宾默(Ken Binmore)在此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公平正义原则;穆勒对罗尔斯的两个原则、哈萨尼对罗尔斯的平均主义(最大最小化原则)提出了质疑,而宾默则通过在公平社会契约形成的过程中引入“生存博弈”和“道德博弈”的概念,并通过引入“移情偏好”这一分析工具,重塑了一个可以判断“平均主义”和“功利主义”并非永不相容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25年和1926年,徐志摩与胡适这两位自由派知识分子好友先后游历莫斯科。莫斯科之旅使他们发生了深刻的思想逆转:徐因苏俄之梦的幻灭而回归自由主义,胡则激赏新俄“伟大的政治新试验”而引起“新的兴奋”。由此,徐胡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苏俄问题的论争。徐对俄罗斯文化的“吊古”情愫体现了他的诗人本色,而胡对新俄政治新试验的欣赏则体现了他的“士大夫”性格。胡徐苏俄观的分歧表征着自由知识分子深刻的思想冲突。在这场思想论争中,诗人徐志摩成为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守护者,而作为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精神领袖的胡适,则因心仪莫斯科新政而成为苏俄革命的同情者。胡徐围绕苏俄问题的歧争是20世纪前期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饶有意味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自由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思想 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为自由主义树起了新的丰碑,这种自由的大氛围对 英帝国政策的转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英国经济霸权的确立,特别是世界范围的自 由贸易也为英国从极其依赖帝国走向“放松帝国联系”之路。1868-1872年间的帝国政策以 及随后的演变为沃伦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提供了最恰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重要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言论独立自由、人民主权观、监督政府、反“党报思想”、“文人论政”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