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慈在其短暂一生中真正爱过的三位女性,她的母亲弗朗西丝·詹宁斯,乔治娅娜·威里和范妮·布劳恩,都在济慈的生命史上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济慈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济慈对母爱的回报所产生的恋母情节促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因母爱的不完美以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自卑感使济慈在所爱的乔治娅哪·威里面前难吐真言。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恋的心态与信念使他写出了追求理想爱情为主题的长诗《恩狄米昂》;济慈与范妮·布劳恩甜蜜而痛苦的爱情给了济慈持久的创作灵感。济慈大部分成熟之作正是在长达两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爱中完成的。可以说,济慈的优秀诗篇、诗歌成就是爱情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2.
济慈爱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8至1819年无疑是英国伟大的浪漫派诗人济慈短暂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作为年轻诗人,济慈正处在个人爱情和诗歌事业的十字路口。诗名未成,却坠入了爱河.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端庄”的范妮·布劳恩。但从一开始,济慈就处于一种“既幸福又痛苦”的困惑之中。济慈在这时期创作的《无情的奴女》、《拉米亚》和《奥托大帝》等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爱的困惑,是一个立志献身诗艺的年轻诗人和情人之困惑、诗人不能同时崇拜诗神阿波罗和爱神厄洛斯,事业爱情两难全。这就是济慈爱的悖论“痛苦而甜蜜”的内涵,也是他产生爱的困惑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26岁便死于肺结核病。但1818-1820年,即他患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著名长诗及《夜莺颂》等名篇。疾病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消极作用不可小视,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病痛却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4.
《拉米亚》与诗化的非洲伏都教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济慈通过对非洲伏都教这一信仰的理解和演绎,创作了长诗《拉米亚》,对经蛇类信仰为核心的伏都文化的文学和政治意义进行了阐释。通过《拉米亚》诗人暗示:英国对于非洲传统魔法的理解和占有,可能对于两种文化都是毁灭性的,而诗歌的演化与文化差异互动而不毁灭它。  相似文献   

5.
英国传记作家蒙克顿·米尔恩斯所写传记《济慈评传和书信》 ,总结了英国诗人济慈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真实而生动地分析了济慈同范妮·布劳恩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爱情悲剧。这一悲剧全因济慈身染重病、英年早逝而造成。相爱无果 ,惟有悲叹自己命太薄。  相似文献   

6.
济慈的爱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芳妮·布劳恩的爱情是他短暂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激发了他诗歌创作的激情.通过对他与芳妮爱情历程的回顾,对他写的爱情书信和三首十四行诗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济慈对爱情的狂热和忠贞以及爱情带给他的感受是甜蜜伴着忧伤,欢乐并着痛苦.  相似文献   

7.
一《查热丽恩》,是纳西族诗人戈阿干继《格拉茨姆》后的又一部长诗,是一部富有深刻意义、富有民族特色的力作。一九八三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后,它以严肃的主题思想,巧妙的艺术构思,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以民族神话传说为题材,艰苦地进行再创作的探索精神,吸引了广大读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查热丽恩,是纳西族人民最熟悉,最心爱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英国杰出的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近六十首十四行诗.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五首,其主题是对手足情深的珍爱,对自然永恒的歌颂,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对友谊珍贵的礼赞,对爱情无常的嗟叹.它们是悲情诗人济慈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开拓了大自然的广阔领域。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所创作的两首关于秋的颂歌《西风颂》和《秋颂》,是对同一主题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这两首诗,找到诗人抒发的不同感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蔷薇玫瑰形虽同色泽香味自纷呈《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阴谋与爱情》思想意义殊异说索绍武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  相似文献   

11.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创作的颂诗之最后一首。在这首诗中,济慈突破了其早期诗歌对想象力的强调,从“亦真亦幻”发展到“真即是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最终回归自然的主题。同时,《秋颂》达到了自然动人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失乐园》是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是弥尔顿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通过运用宗教题材,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撒旦这个形象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诗人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美学”与“性别”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这一点在浪漫派诗人济慈的诗作中有最鲜明的体现。济慈本人曾被认为缺少男性气概,而他的诗作也被指认为存在一种“娇气”文风,缺乏力量和魄力。从济慈诗作《无情的妖女》中的骑士入手,考察诗中呈现的三个空间、三种美学与三种男性气质的对应关系,分析济慈“娇气”文风与“消极感受力”创作之间的联系,并结合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历史文化语境,揭示济慈的男性气质焦虑。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济慈生前发表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诗集,于一八二○年七月出版,那时他的年龄不足二十五岁.再过七个月,他就因肺病恶化而不幸去世了.这部集子包含叙事诗《莱米亚》、《伊莎贝拉》、《圣阿格尼斯节前夕》,较长的抒情诗、特别是“颂歌”,还有史诗片断《海庇里恩》.这些充分表现济慈独特风格的诗篇,明显超过他自己以前的作品;他的才力更大了,艺术更精纯了.  相似文献   

15.
对英国诗人济慈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进行了剖析,提出济慈忠于生活真实的诗歌美学对艾略特等后世诗人的影响,以及与莎士比亚的艺术主张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相似之处.同时指出,济慈现实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其追求美与真的艺术观的完美结合是济慈之所以少年有成,影响深远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对英国诗人济慈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进行了剖析,提出济慈忠于生活真实的诗歌美学对艾略特等后世诗人的影响,以及与莎士比亚的艺术主张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相似之处.同时指出,济慈现实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其追求美与真的艺术观的完美结合是济慈之所以少年有成,影响深远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帕尔哈迪与希琳》和《莱丽与麦吉侬》这二部叙事长诗,讲述的都是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中的男主人公帕尔哈迪与麦吉侬在圣洁而坚贞的爱情面前,都表现得比女主人公更主动、热烈与奔放,但他们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帕尔哈迪在英雄本色中,演奏出悲壮的爱之旋律,麦吉侬是在癫狂状态下,弹奏出凄婉的爱之颂歌。  相似文献   

18.
漫谈济慈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 ,英国伟大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众多的英国诗人 :丰富的感官描写 ,对中世纪的理想化 ,有关艺术和思想的悖论。总的说来 ,这些影响都是积极而有益的。济慈为这些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写诗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相似文献   

19.
《心灵颂》等六大颂诗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有着深刻的内容和精美的诗歌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其颂诗独特的诗歌形式及其形成过程,认为济慈在继承传统颂诗诗体和十四行诗诗体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了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灵活多样的颂诗诗体,对英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古舟子咏》是他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全诗是一个具有奇幻之美的航海故事,探讨了人生的罪与罚问题。本文结合柯勒律治的"泛神论"思想,分析了《古舟子咏》所表达的人与上帝的回归主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