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量词 名词”结构中,多数情况下不可在“数量词 名词”间加入助词“的,”但有的情况下却可以。文章主要从量词的次范畴划分,对这一结构中能否加“的”做了描写分析,认为数量词和名词之间能否加助词“的,”除了取决于量词自身的一些语法、语义特点外,主要与量词在语义上跟数词、名词二者中谁结合更紧密有关。当量词与数词语义上结合紧密,以表示名词的数量时,一般数量词和名词之间可以加助词“的;”当量词和名词结合更为紧密,主要对名词起限定、描绘作用而不是重在计量,则数量词与名词组合时,中间不能加助词“的”。  相似文献   

2.
0.讨论对象有定和无定是一对语义概念,但要搞清其确切内涵,有必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的语用功能。陈平从名词性成分的词汇形式上着眼,将汉语中含有名词性成份的语句表现形式归并为七组。A组人称代词B组专有名词C组“这/那”+(全词)十名词D组光杆普通名词(barenoun)E组数词一(量词)十名词F组“-”-(量词)十名词G组量词十名词他认为上三组格式一般表现定指(即有定)成分,下两组一般只用来表现不定指(即无定)成分,中间的D组和E组则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严本文讨论的范围涉及最典型的有定形式即A、B、C三组格式,和最…  相似文献   

3.
一、“个”有三种语法意义 “我班原先纪律松驰,课堂秩序不好。上周开了个会,大家纷纷发言,说个不停。班主任集中同学们正确的意见,规定个几条,人人照着执行,问题就解决了。” 上面这段话里,三个“个”的语法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第一个“个”是物量词或称名量词,它前面有数词,或可加上数词,后面有名词,或可带上名词,呈“数 量 名”式结构。象“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扑了个空”,“你帮了个倒忙”,里面的“个”都是。这种用法最为普遍习见,不必多说。  相似文献   

4.
将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数词+量词"格式视为主谓结构,这是说不通的。"数词+量词+之+名词"格式出现在"数词+量词+名词"式之后,用例也很少,是"数词+量词+之+名词"式的变异形式,而不是源头,"数词+量词+名词"格式的源头是"名词+数词+量词"格式。跟英语和日语等语言要在"数词+量词"与"名词"之间添加助词不同,汉语的"数词+量词+名词"格式中一般不含"之"字,因为它是在"名词+数词+量词"格式的省略转化形式——"量词+名词"式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而不是在"数词+量词"的基础上添加"名词"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壮语中向来被忽略了的特别而重要的量词:表示“十里”的phou5(铺)和表示“百里”的a:m6(站),同时论述相关的汉语平话方言、粤方言南宁话的特殊量词“铺”和“塘”,考证这些量词与中国古代邮递制度有关。文章结尾指出认识上述特殊量词在语言调查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7.
由于表述的需要,汉语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量词群体。量词群体在与名词群体搭配时,具有主导作用的名词在选择量词时具有优势。但在具体的语言中,由于线形组合的限制,名词也只能选择唯一的量词来组合。由于身份、地位、职业的不同,表述“人”这一概念的语言形式在汉语中迥异参差。这种形式本身的差别决定了在量词选择上不同,而某个量词出现的时间差也制约了称“人”名词选择的可能性。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一组量词与称“人”名词(下文直接称为“人”)的搭配组合关系。主要考察某一量词的产生时间、搭配对象的选择和搭配对象本身的异同,并力图寻求其搭配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对立的名词.“传统”意味着“旧”,“现代”意味着“新”,但它们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是“现代”的昨天,是它的历史,是过去的生活和思想形态,是已成的制度与规范。“现代”是从传统中诞生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传统”就不会有“现代”.但是“现代”不是“传统”的原版复制,而是它的演变,甚至是对它的背叛。我们知道,历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促成了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和新问题的相继发生,新的层面也不断的开发出来,已有的制度与规范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新…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12):166-173
名量词"所"由处所词"所"变化而来,学界以往对名量词"所"的历史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量词"所"的源形式及其变化机制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量词"所"最早产生于秦代,但仅指称瘢痕、印迹单位,指建筑物单位到汉代才出现。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量词"所"的指称功能趋于泛化。唐代以后,量词"所"又倾向于专门表示建筑物的计数单位,呈现出专职化的特点。量词"所"并非来源于指称建筑物的名词"所",而是来源于表示处所的"所",即由具体事物占据的空间处所而转指事物的单位,发生转指变化的机制是认知转喻(metonymy)。转喻是汉语量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复用”是指疑问代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使用现象。笔者整理了近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多少”复用的主要格式,如“V1+多少+V2+多少”、“多少+N1+多少+N2”、“N1+多少+N2+多少”。现代汉语中“多少”的复用在已有格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格式,如“多少+多少”、“多少+N+多少+量词”、“多少+量词+(N1)+多少+量词+(N2)”。  相似文献   

11.
“对”和“对于”的音节语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介词的“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能互换,“对”比“对于”的用法要广。而实际上,在不同的场合,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它们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从音节方面来考证它们用法的差异。“对”是单音节词,“对于”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发音较长,语气较为缓和,使后面的语言有较大的发音空间,拖带力相对要大些,所以“对于”后主要接词组,较少接名词和代词(或指量词)。单音节词语气较为短促,拖带力相对小些,“对”后接名词、代词较多,也可接词组。一个词,音节的长短影响到拖带语言成分的“量”,还影响到它在句中移动句法位置的活动能力。下…  相似文献   

12.
“N+们”与汉语中其他表多数形式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普通指人名词与“N+们”的语用区别1.集合名词与“N+们”的语用区别由于集合名词本身就表达复数意义,按理说,集合名词与“N+们”的分布应该是互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根据集合名词能否后附“们”把他们分成两类:(1)不能后附“们”的集合名词。这类集合名词所指称的对象虽为一个群体,但在使用中更强调其整体性。这类词通常没有表达多数的语法形式,既不能后附“们”,也不能受集体量词和其他数量形容词的修饰。如:人民、人群、人类、大众、众人、全民、双方等。例:  相似文献   

13.
魏红 《东岳论丛》2006,27(6):155-157
具有数量结构意义的“俩”、“仨”应该是连说音变形成的合音词,它跟北京话里用在名词前的阳平调“一”的来历不是同一个音变类型。“俩”、“仨”合音形成后仍保存着“两/三+个”的意义,北京话阳平“一”在原式失落“个”音后,量词“个”的语素也随之丢失了。由意义、功能上的差异,北京话阳平“一”能够从相反的角度证明“俩”、“仨”是合音式音变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部"的本义出发,探讨了量词"部"的发展来源,并从古汉和现汉中总结与量词"部"搭配的名词类别。"部"通过转喻,将由各部分组成为整体的这类名词进行范畴化,形成其搭配体系。与量词"本"与"台"进行对比,发现量词"部"范畴化后的名词内部具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相似文献   

15.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16.
“来”作为现代汉语的概数助词,主要分布于4种格式:数词 来 量词;数词1 来 数词2 量词;数词 量词 来 形容词;数词 来 二 数词 量词。本文对助词“来”在每种格式中的用法进行了描写,还说明了“来”的一些非常见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非常X”最典型的用法是用于包含时间性的抽象名词。“非常X”也存在着去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由时间性的抽象名词到不具时间性的抽象名词.由抽象事物名词到具体事物名词,由表事名词到表人名词,由名词到动词。“非常X”的去范畴化的修辞动因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  相似文献   

18.
通常表示个体事物的量词具有严格的语义分类功能,但是长沙话里的“只”缺乏这种分类功能。它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泛量词。本文力图对长沙话里“只”的使用法范围作一个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引言 量词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一种词类。尽管“古人已经注意量词的用法及搭配,如‘数物以简’、‘兔以首言’、‘纸谓之箇亦谓之枚’,‘车亦可称两……”,但由于古汉语中量词还不显丰富,语言学家对它的探讨似乎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以致目前国内不少古汉语读本尚未建立量词之说。 现代汉语中,量词的日益丰富,逐渐与古汉语形成鲜明的对比。1979年就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据不不完全计,当前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的量词就有五六百之多”,笔者认为量词的数量问题,绝不应是个孤立的问题,它必然伴随名词的数量问题产生并发展。一个事物或概念的存在、出现,乃至消失,若无以命名,便莫名其妙;凡事有了名便有了量,即便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事物,比如太阳,英语用“the”放在它的前面,表示它量的特性,汉语里,我们既可以说“太阳出来了”,也可以说“天上有一个太阳”,无论使用不使  相似文献   

20.
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睡,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东与江西省井冈山市毗邻,南与桂东相连,西与安仁县和郴州资兴接壤,北对茶陵县和江西宁冈市。炎陵县西向话指炎陵西片方言,属赣语。西向话中,“卿”读【ai」,可作名词词尾和构成名词重叠式,还可用在“磨坊十形容词十卿”的结构里面和构成形容词重叠式,下面分别讨论。西向话中,“卿”作名词词尾,有三种情况:1、构成表人的普通名词,往往带有明称意味,例ic:在农n即合农p即大亏40即意卿族卿细啪卿“妹卿”指女孩,“像卿”指男孩,“急卿”是父母对儿女的称呼,“细路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