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极限定理在分析保险偿付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和给付的能力。它是保险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国家对保险企业监管的核心。本文在分析保险费结构的基础上,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就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方法进行数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保险统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是有关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保险公司应当重点披露关系到投资回报、偿付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①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指标;②偿付能力状况;③责任准备金状况;④资本充足状况;⑤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二是有关保险公司的业务状况.主要包括:①公司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②保险产品信息,比如主要险种的条款费率、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客户风险提示及配套服务等;③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流程信息,比如保险公司的承保和核保情况,保险公司的赔偿制度,保险公司的分保情况等;④预测保险公司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总体经营水平的综合反映.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不仅是保险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的核心和焦点.一般来说,各国在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偿付能力监管有两个层次,一是正常层次的监管,包括对资本金的要求、保险条款和费率的规定、投资数额及范围的约定、准备金的提存、再保险的规定等;二是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我国2000年颁布实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对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偿付能力是衡量一个公司经济能力的综合指标,而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首要目标,也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依据中国保监会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选取了九个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家活跃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应当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管理结构,引进优秀人才,改进偿付能力评估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  相似文献   

5.
因子分析法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畅 《统计与决策》2005,(8):150-151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依赖于很多因素,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提炼,找出对偿付能力进行监测的主要因子,并以此对2002年度我国各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对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的框架下,有机结合了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和偿付能力综合评价,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使用相关基础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晓军 《统计与决策》2006,(10):111-113
偿付能力监管是国际上保险监管的核心,随着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其保险监管体系也正在努力从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向偿付能力监管发展.本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四个在国际上有代表性国家的保险监管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他们的共性和特点,对中国正在探索中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ERM框架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监管作为风险预警的方法,实践中对具体的保险企业来讲过于粗糙和不足.文章借鉴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了由全面风险预警警源、全面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全面风险预警辅助支持系统、全面风险预警预案体系和全面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预警系统,克服了风险识别重视不够、风险因子考虑不周全、风险处理方案缺乏有效性等传统预警模式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寿险业务的不断扩大,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很有必要对其偿付能力进行有效监管。文章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指标管理规定》中设置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系统的基础上,依据监管指标的设置原则对它们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15个寿险公司监管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它们进行降维处理,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是经营管理因子、业务损益因子、风险衡量因子、风险应对因子和资金运用因子。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效率,而投保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那么效率与偿付能力是否存在冲突,或者说,监管机构的偿付能力约束是否影响公司效率以及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金融中介的视角,考虑不同利益主体,把偿付能力作为一产出指标,通过分析该指标的介入对效率的影响来研究偿付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引入DEA的扩展模型—RAM,因为相对于DEA,RAM能更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所得到的效率值具有严格单调性,而且能处理指标出现负值的情况,这对于不多的样本特别具有吸引力;在检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效率差异时,考虑到RAM方法得到的效率值是一个序数概念而不是绝对数量,本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