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7):5-10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指出其包括了美好政治生活、美好经济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文明生活等,并就人民美好生活内容进行了科学解读,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文选 《唐都学刊》2011,27(3):32-34
何谓“民生”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人民就能过上“美好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好生活”。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如何塑造“美好生活”呢?“美好生活”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其塑造与“发展”本身相关联,求得“美好生活”的关键取决于发展是不是“好的发展”。研究民生问题,必须与发展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胡宇南 《社科纵横》2014,(10):70-73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界定: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这三个维度,综合体现了人的本质追求和本质属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应然规定和实然规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基于国情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夏慧  刘婉婉 《社科纵横》2020,35(1):23-2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共创幸福生活的思想基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正确认识当前增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干扰的原因,提出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策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基础;增强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网络理论宣传队伍;加强网络空间的舆情监管。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21,(1):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理念内容精简却富含辩证观及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充分运用与思想凝练:从唯物辩证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及发展的观点;从规律认识的角度看,它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意愿。作为"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美丽中国建设是党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郑重承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辩证厘清了人与自然之间、生产关系与自然关系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新局的新时代背景下,它的提出为党的事业整体性、全面性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下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要有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历史的记忆呼唤新时代下高校统一战线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新时代就是要通过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渴望。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如何增强高校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凝聚力上下功夫。"顺序路径"和"瞬间路径"是增强凝聚力可供选择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6):13-15
2016年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出台,标志着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通过对马克思产业思想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8,(6):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员一定要真正"姓党"。"姓党"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大境界。中央要求"姓党",其本质是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普通人,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的要求,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充分彰显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情怀和大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决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不是万能药。国家发展需要对症下药。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要做一个真正为民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立场.哲学大众化的真正意蕴是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通过群众的行动实现哲学的理想.哲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社会进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取向的基本内容和引领社会生活的基本路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对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和积极利用,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只有坚持开放态度、批判精神、实践本性、科学理想,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正确结论,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坚实的理论依据,更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弄清需要、了解发展、认清矛盾,才能全局性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变"与"不变",抓住历史决胜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略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朱红 《探求》2002,(1):34-3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并把它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 ,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基础上得出的重要新思想 ,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观的创新 ,也是…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6):96-10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此我们要坚持三个根本导向。首先是坚持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其次要坚持在生动实践中开掘新理论空间的问题导向,最后要坚持以学术思维凸显民族气质的话语导向。遵循三大导向,有助于我们以时代高度和理论深度统一为视角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和"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与依据,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为了人民解放而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为了人民幸福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解放全人类而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不懈奋斗的全部答案。对这"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并解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它们统一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正>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党永葆纯洁先进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团结的"利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党永葆纯洁先进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团结的"利器"。当前我们要全面提高党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1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追求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人民热切的期盼,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是坚持先富和共富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多解民生之忧,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凝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 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次次重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四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话语体系,其现实起点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入视野、进程把握和效果评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起点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科学阐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人民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关键是让群众“信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理论的通俗化、简单化、时代化上下功夫,也要在宣教形式、手段、方法上做出适应群众需求的改进,但是最关键的是首先要让马克思主义为群众"信服".首先,要通过拉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的距离,使其"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简单化、生活化、文明化,从理论品性上拉近距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效发挥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从理论创造上拉近距离.其次,要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宣教者的行为影响力,促其"服".要加强理论宣传队伍建设,以优秀品质影响群众;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模范行为感染群众.  相似文献   

20.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