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培县  方玉东 《城市》2009,(10):20-25
“泛北部湾经济区”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在理论上有利于中国西南经济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广西作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省份,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北海是我国改革开放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地区的首位城市.处于这个“桥梁”和“纽带”的核心区位。因此.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不仅会影响北海本身的发展前景.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北部湾规划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宏观背景下.科学地对北海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实施“泛珠三角”战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宽发展空间、整合资源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推动华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从总体上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扩大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省经济发展腹地,强化珠三角在华南经济圈的强势地位。迄今,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京津唐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城市各自为政,竞争力受到  相似文献   

3.
王敏  刘嗣明 《城市》2007,(12):18-21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亮点。武汉。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也采取了种种发展总部经济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激烈的总部经济竞争中.武汉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无论是在资本、技术、人才方面,还是在城市辐射力方面均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车立强 《城市》2023,(1):3-15
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进行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着区域节点的功能。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社会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投资、对外贸易及消费方面存在短板,应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东北地区总部经济、实施灵活有效的人口政策并推动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和科技中心建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刘俊杰 《城市》2009,(10):54-57
一、全球性城市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 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分工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中心.全球城市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弗里德曼从新国际劳动分工机制出发.确定了全球城市的几个判断标准: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和商业服务部门数量高速增长、重要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人口规模以及国际联系程度。弗里德曼认为.全球性城市不能仅以拥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作为衡量标准.应以其所在“城市一区域”的地缘经济实力总量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茂华 《城市》2011,(11):6-9
新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态势发生了诸多变化。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国家规划层面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圈”。为此,笔者跟踪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观察》2009,(2):190-191
2009年7月3日人民网刊载文章,指出: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网络的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时空距离越变越“小”,“都市交通圈”正在带动“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省的8个设区城市,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随着京津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延长线相继通车以及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京津冀城市距离将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8.
刘瑞  伍琴 《城市观察》2016,(1):36-44
国际首都经济圈均先经历极化效应后实现扩散效应,最终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首都圈经济,通常由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园区经济、临轨经济、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等八大经济形态组成。通过深入研究伦敦、巴黎、东京和首尔四大国际性首都经济圈的演化路径及经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八大经济形态发展态势,明确北京首都经济圈发展差距,提出实现首都经济结构发展升级必须依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全域性的首都圈经济。  相似文献   

9.
彭劲松  黎智洪 《城市》2010,(9):15-22
“西三角”经济圈(以下简称“西三角”)是西部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构成的相对发达的城市与产业密集区。“西三角”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要工业布局地区,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打基础、建平台的十年,即将开启重点开发、优先开发的十年,着力推进西南和西北区域产业分工和协调发展,共同打造西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高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金永亮 《城市》2012,(3):37-39
当前,总部经济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发展的新热点。美国纽约、新加坡、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国际性大都市是世界性大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巨大的集聚效应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世界经济、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1.
常思斯 《安家》2009,(5X):24-2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各大城市经济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中国分部三级的城市俨然成了中国村的概念,以滨海地产为代表的最具区域局限性的房地产产品也打开了全国化的销售布局。以三亚、秦皇岛为领军城市的滨海地产,随着人们对居住旅游品质的追求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独特的风景。而随之引发的海滨城市价值提升效应也不容忽视。这些滨海城市不再局限于某个省或某个区域,而是整个国家的度假品牌。4月15日,北京市住房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北京市民在秦皇岛买房时可使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这是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首次与其他城市全面合作开展个人异地贷款。京秦互贷,是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第一个跨省开办个人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到底谁是谁的螃蟹,谁又是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也就是说,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搞好区域经济布局。在形成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方面,《建议》特别提出了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应该说,发展区域经济、编制区域规  相似文献   

13.
赵继敏 《城市观察》2011,(5):118-123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早期世界城市是指世界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确立,世界城市是指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全球金融中心。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崛起和人们对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世界城市有了新的内涵,正在从单纯的经济中心,转变为集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和医疗等多种高端才人的中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仅是发展金融业和总部经济,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富有活力、利于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经济收入差异,在这些差距背后,有些因素是合理的,有些因素是不合理的。但目前造成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中,不合理的因素占的比重要更多一些。要知道,市场经济提倡效率,但如果因权利失衡造成严重两极分化,进而引起社会动荡,反过来是会阻碍经济发展的。陕西任达”晋商文化掀起新高潮“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  相似文献   

15.
张松林  姚衍  汪四旺 《城市》2009,(9):67-69
天津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天津毗邻北京,开放较早,南北荟萃,华洋杂居,经济繁荣,自清末以来许多满清遗老、军政要人、中外知名人士纷纷落户天津。“五大道”地区由此成为首选之地。先后建立起花园别墅、高级公寓,里巷式住宅也同时兴建,  相似文献   

16.
孟祥林 《城市》2015,(10):3-9
邯郸是河北省最南端的城市,处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在“1+9+3”的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邯郸并非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这就需要邯郸立足自身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邯郸需要借助较好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基础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1+8”模式首先建立邯郸小城市团,在此基础上建立邯郸近域城市团,然后建立邯郸广域城市团,借助这种“三步走”的发展轨迹逐步扩展邯郸的影响力,在鲁西、冀南、晋东和豫北4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桥梁作用,有效地耦合太原团、济南团、郑州团和石家庄团,逐渐发展起邯郸团,将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聊城、开封、郑州、长治和太原等城市整合在一起,在石家庄以南创造另外一个经济隆起。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城市》2009,(10)
总部经济成为中国城市分工与合作新模式以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城市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10月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50多个城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知名总部企业代表300余人出席论坛,围绕总部经济:创新城市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典型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深  相似文献   

18.
福建外向型经济已基本形成南北呼应的两个金三角的经济发展态势。这两个金三角经济圈是,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金三角经济圈和以福州为中心的闯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加快闽东南沿海、沿江地区的发展,建设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使各国城市之间的交流迅速发展。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地域空前扩展,交流的深度、广度也从有形的货物贸易发展到资本、金融、人力、智力,乃至文化、艺术、体育等广泛领域。在这些交流的推动下,一些城市从地方性中心发展为区域性中心,从国内中心城市发展为国际城市,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和现象。国际城市是国际人、财、物多种资源聚集和配置的中心,是国际劳动分工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全球和区域综合竞争的主要承担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拥有较多的21世纪的国际性城市,谁就拥有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梁本凡 《城市》2002,(4):41-42
数字城市革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信息和知识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数字城市革命包括城市经济知识化革命、城市形体数字化革命、城市行为网络化革命、城市功能人本化革命和城市环境生态化革命等方面。数字城市的结果是:“信息经济”取代“物质经济”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知识资本”取代“物质资本”在生产力三要素中所起的决定作用;“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渐成潮流。21世纪是数字城市革命深化发展的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知识产业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